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优势 >> 共享课堂进田间发展共建促振兴
——金口街开展第二期“共同缔造”书记论坛暨“产业共建村社同行”大学习活动
金秋之际,国庆之时,金口街举办第二期“共同缔造”书记论坛暨“产业共建村社同行”大学习活动,街道“共同缔造”专班携手1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部分青年“两委”干部走进乡村地头看产业,相聚共享课堂话共建,为全街“共同缔造”工作疏堵点、破难点、谋亮点。
据悉,此次活动由长江村和雷岭村党组织书记共同发起,由金口街“共同缔造”工作专班组织,联合闸东社区“志愿共育学堂”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维前来指导授课。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现场观摩,也有课堂学习;既有专家指导,也有交流答疑。
现场观摩“取经”,村干部现身说法、传经送宝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但金口街许多村湾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笑脸正是“共同缔造”的最美见证。在村书记的引导下,20余名村、社区干部踏上田间地头,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学,切实感受长江村、雷岭村在深入推进“共同缔造”后的新发展、新变化。
走进长江村,整齐的大棚中是一茬又一茬的快生菜,村干部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曾经我们长江村的蔬菜地都是零散不成片的,是村民主动将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才逐步形成了现在成片的蔬菜大棚。前期,我们抢抓‘国企联村’机遇,与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建了‘湖北金口蔬菜物流交易中心’,形成‘产地直采+基地专供’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减少了市场流通环节,将更多收益留给了村民,为今年‘共同缔造’工作夯实了基础。今年,我们与科研院所、高校搭建了技术共享平台,邀请武汉市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蔬菜种植、林果种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农户进行现场指导。蔬菜产量高了,村民口袋鼓了,慢慢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加入到了我们的规模化种植中,有的村民还当起了‘小专家’,为其他菜农讲品种、讲技术,形成了‘1+N’结对互助的田间小课堂,让我们的蔬菜产业蒸蒸日上,如今村里的蔬菜基地已经扩大到余亩。”长江村党支部书记陈定发表示,下一步,长江村将响应村民需求,将现有的亩中棚提档升级为水肥一体的联动大棚,让优质高产的绿色蔬菜托起村民的“共富梦”。
来到雷岭村,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成排的种植养殖大棚映入眼帘。雷岭村的“共同缔造”实践就是从脚下的路开始的,这条路,是村民们一家家无偿让出来的,也是越来越多的返乡游子一步步“丈量”出来的。雷岭村党支部书记王涛向大家介绍:“往年由于村里常住人口少、闲置土地较多,好不容易吸引企业来投资,却因为道路不畅通而放弃。今年初,有村民提出“要想富,先修路”,村委很快落实了资金,但拓宽老路不可避免要占用村民的土地,村里几个老党员得知后,不仅同意让地,还积极发动其他村民一起让地,许多村民不仅让出了地,还主动参与了之后的修路监督和道路维护工作。”如今,路修好了,雷岭村也传来了好消息,市供销社正在与村里洽谈,准备搭上“国企联村”的快车发展林果产业,既能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也能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就近打工,增加收入。
专家授课“引路”,在小案例中捕捉“金点子”
对许多人来说,“共同缔造”还是一个新概念,只有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才能在之后的实践工作中找对方向、找准方法。张教授的讲课让干部们对“共同缔造”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新的理解。
课堂上,张教授就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举了许多优秀案例,他表示,“共同缔造”是借助人居环境建设探索公众参与的新实践,要坚持以多元主体共治为理念,以群众关心的事为抓手,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促进政府角色转变,充分回应群众诉求、发挥群众力量。尤其是基层单位,要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让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学校和群众等都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促进基层发展共建。金口作为“大城大乡大江夏”的缩影,要积极探索社区和村湾互融共建的新模式,统筹资源,携手共谋,推进形成村社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交流互动“解题”,为“共同缔造”实践锦上添花
课后,村、社区书记结合工作实际谈感想、讲收获,就推进“共同缔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向张教授请教。
金水三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作为传统农业村,金水三村没有基础好的支撑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共同缔造”工作?张教授表示,实施“共同缔造”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摸清群众的真实需求,从老百姓最关心最在乎的小事做起,群众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村级建设中来。
雷岭村党支部书记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目前村里有了霄垚农业等产业支撑,经济起来了,同时还推进了美丽村塆建设,但常住人口流失的问题依然存在,村民是“共同缔造”的基础,没有过硬的基础,乡村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张教授表示,要想解决人口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完善村湾基础设施配套,相关的公共服务也要跟上,基础条件好了,生活便利了,创业就业平台大了,外出的村民自然会选择返乡定居,甚至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在交流互动环节,张教授以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针对村、社区书记提出的困惑和难题,给予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深入浅出的专家课堂,也是一次接地气的田间课堂,既为村、社区践行“共同缔造”把脉问诊,也为全街“共同缔造”实践锦上添花。
最后,金口街党工委书记熊传胜对全街“共同缔造”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突出“重点”,凝聚共识;二是要学习“试点”,带土移栽;三是要把握“节点”,高效推进;四是要塑造“亮点”,形成特色。他强调,我们的“共同缔造”不能搞“大呼隆”、“大跃进”、“贴标签”,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做工作,要结合各村、社区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挖掘更多亮点,形成长效机制,让“共同缔造”成为群众的一种习惯、干部的一份责任、金口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