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优势 >> 非211出身的她,发论文申专利拿国奖
螺栓、密封圈、球阀、换向阀……看到这样的淘宝购物车你能想象主人公是一位女生吗?
没错,她就是谢心怡,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班,像很多工学院的学生一样,她是一位常跟机械零件“打交道”的工科女生。
可是,这位工科女生却很特别,她不仅特别优秀:本科期间发表3篇EI论文(2篇一级),申请3项专利,主持参与12项课题(1项国家级),连续两年总绩点全系第一,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听说,大一就能进入老师实验室的她“取胜法宝”也很特别:“死磕”、“追着老师”、“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位地道的工科女生却有着一股别人没有的“轴劲儿”!
一口气拿下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5所高校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和推免资格。最终被浙江大学海洋技术工程专业录取。她说,“大学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主动”就会有更多机会:她是会“推着老师走”的人
刚到浙师大,当多数同学都还在懵懂地适应大学生活时,谢心怡就凭着“主动”走进了老师的实验室。一次专业导论讲座上,她对阚君武教授讲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了解到阚君武所从事的是压电能量回收和自供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在学校里有精密机械与智能结构研究所。
谢心怡第一时间主动找到老师,争取到了参观研究室的“待遇”,“学校的科研资源很丰富,不比很多高校的差。试验器材也很完备,还有从德国、日本进口的多普勒振动分析仪、激光测微仪等。”听着阚君武的介绍,谢心怡极受鼓舞。
“只有学习成绩排名全系前10,才能提前进入实验室。”阚君武的这句话充满“诱惑”,从那以后,谢心怡的心中燃起一团小火苗,充满学习的斗志与激情。
(实验室相关仪器)
谢心怡深知,必须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有“碰设备”的资本。对工科生来说,像材料基础、加工工艺、机械设计中的零部件特点类型等知识点都是需要花时间记忆的,于是“泡”图书馆背书成了谢心怡大一时的学习常态。
“图书馆一般10点不到就会响闭馆音乐,但在大厅、连廊还能待上个把小时。”大一的谢心怡把时间都献给了图文,她几乎每次都是拖到最晚被“赶出”图书馆的那批人中的一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目标、肯努力的谢心怡终于成了同级学生中最早进驻实验室的“幸运儿”。
从图书馆到实验室,谢心怡丝毫不敢放松,她一如既往地“主动”,让老师也感慨不已,“不像很多学生喜欢拖,她是一个很主动、有规划的人,甚至会推着老师走。”同样从事压电泵研究的陈松说,谢心怡常常在deadline前一周完成任务,为自己留出更多时间调整、改进。
科研这条“冷板凳”不好坐,她却说“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
回想第一篇论文的写作过程,谢心怡印象深刻。那是一篇有关“组合式压电泵精确驱动气缸”的课题,一开始,关于“泵的不同组合式”试验,谢心怡就花了整整一个学期调试,可得到的数据还是不足以支撑论文引言部分的核心意义。
一个学期的“白忙活”并没有让谢心怡停下脚步,钻进图书馆查中外文献,“追着”老师请教问题,就这样,她开始了反复看、反复问、反复查的过程,“那段时间,早上8点我们到实验室时,发现她已经开始一个多小时了。”同实验室的钱超平说。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谢心怡身上有一股“死磕”的劲,“这个东西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还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问老师、问同学、问学长学姐,一个问题非得问出个所以然才肯罢休。
(实验室合照)
大二寒假,谢心怡申请留校,一头“扎进”水冷系统的试验。过程中,她发现连接水管的胶水受热开裂,影响了试验进度。当务之急就是更换材料,谢心怡采用UV胶、硅橡胶等材料进行替换,而每一种材料的更换都意味着试验要推翻重来。
“我告诉自己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做科研就是一个‘坐冷板凳’的过程,每一次试错都是一种收获。”最终,谢心怡采用硅橡胶作为粘合胶水,解决装置漏水问题,同时调整水管摆放方向,延长装置冷却交互的时间。
(谢心怡写作的EI论文)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死磕”精神让谢心怡收获了自己的论文成果。年12月份,她收到EI一级期刊论文《光学精密工程》的录用通知。年1月,谢心怡参与写作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农业机械学报》。
继续向“英文EI”发起挑战,硬是“啃”了下来
尝到“甜头”的谢心怡并不满足,她又将目光锁定在“EI英文论文”的发表上。这次,语言成了首先需要攻克的难关。不仅是词汇,更关键的是转换中英文思维方式,“地道的英语表达”是谢心怡对自己提出的高要求。
查阅各类文献,翻透了字典,谢心怡花了足足一个礼拜的时间才啃下第一篇英文文献。为了加深记忆,她把搜集到的论文都打印出来,反复“圈圈点点”帮助理解,并摘录好的句型表达方式。接下来,她开始“狂啃”地道的英文原版文章,每天保持2篇英文文献的输入。
IEEE,ICIEA
今年5月,谢心怡参加ICIEA国际会议,作为大会上唯一位本科生,向大会作论文的oralpresentation。
三四十遍以上的改稿过程,实验室待到楼下门卫大叔再三催促。对谢心怡来说,“打磨”论文的那段时光是刻骨铭心的。“直到截稿前夜,我还在修改。”谢心怡说,她清楚地记得那是年12月31日11点57分,当她按下“发送”,看着进度条一顿一顿地填满,秒针一格一格地走动,感觉整颗心都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从实验室到赛场,一步一个脚印,她坚信“贪多嚼不烂”
除了做实验、发论文,谢心怡在专业核心竞赛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目标明确的她坚信“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她在大二时毅然拒绝了所有竞赛的“诱惑”,一心投入科研。
到了大三,取得一定成果、有所积累的谢心怡开始走向赛场,她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着手准备“I-SET创客实验室——让创造力回归课堂”的项目,并在今年5月拿下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赛银奖。同年5月,她与其他两名成员一同摘得浙江省机器人竞赛一等奖。
(省机器人竞赛)
(校网球队合照)
热爱运动的谢心怡,是学校网球队、攀岩社的一员。
“一口气拿下5所高校offer”是最好的结果
今年暑假,谢心怡参加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五所学校的夏令营并获“优秀营员”称号。这意味着在国家推荐系统里填报其中任何一所学校都会被录取。最后,她选择浙江大学海洋技术工程专业继续深造。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夏令营)
能在众多高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谢心怡直言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很重要,它不仅是科研领域的通用货币,还是各大高校的敲门砖。关于面试技巧,谢心怡说,“面试无非是把自己优秀的横切面剖开给别人看。”
在浙大的面试中,谢心怡将参加ICIEA国际会议的PPT作为展示的切入点,主动掌握话语权,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她以专业第三的成绩拿下浙江大学的offer。
学姐的干货大放送
时间到!
报名夏令营时,专业方向、地域问题、学科导师的选择都极为重要。首先,明确报考院校及专业,向相应院校的学长学姐了解专业导师的相关信息,并提前与导师取得联系。其次,报名夏令营时采取“海投”方式,并根据各院校开营时间提前规划路线。通过参加第一个高校的夏令营,了解夏令营的主要流程有开营仪式、参观实验室、笔试、面试等环节,接下来的几站能够更加从容面对。保研主要有三条途径,除参加高校夏令营外,还有预报名、九月推免。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记者丨张欣宇厉鑫
图片丨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丨姜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