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优势 >> 开着轿车去种田凤冈县大力推广农业
放放鸭子、捡捡田螺、摘摘水果……春耕春管时节本应是农户最忙的时候,而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村民朱德毅却很悠闲。
朱德毅
吃过午饭,换上球鞋、拿上手机,朱德毅开着轿车沿平整的村道,带着记者朝秧苗田走去。路边,“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语赫然醒目。
“好几天没来看,这个秧苗长得更好了,都是镇里前不久统一用水稻育秧播种机育的,再过半月左右就可以移栽了。”看完秧苗,朱德毅又开着车,去看他的鸭子了:“现在种地不用操心,从耕地到育秧到移栽、收割都是用农机具。”
朱德毅的这份悠闲,得益于凤冈县大力推广的农业机械化生产。
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的凤冈县,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农村耕地土地分散,地块形状各异,农业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不高,播种收割、施肥打药、产品运输等全靠人力,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农民汗水的挥洒。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凤冈县大力推广各类农机具,推动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素有凤冈县“小鱼米之乡”的进化镇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亩,水稻种植面积近3万亩,是凤冈水稻种植大镇之一,出产的“临江牌”优质大米声名在外,畅销全国。
年,不忍看见家乡原来生机勃勃、种满粮食的田地,部分被抛荒,无人耕作,在外务工的朱德毅毅然返回家乡,重拾父辈职业,在当地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下,流转了村里百余亩田地,并购入旋耕机、水稻收割机、拖拉机等农具,种植水稻。
“以前,光是整田和育苗环节,就要花上半个多月的时间,今年,县里统一购买社会化服务,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插秧环节都是免费,我们只需提供谷种和沙土就行,整田和育秧两三天就可以搞定。”朱德毅说,利用机械化作业,平均每亩稻田可节省劳动力3—4个,与常规种植比较,亩均增产10%左右。
依托政策扶持和科技赋能,朱德毅已在全镇流转土地余亩种烟种粮,拥有各类农机30多台,正是这些“得力干将”让他成了进化镇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和农机拥有大户,而他以前使用的木犁、磨耙、斗房等老农具,早已进了村里的农耕博物馆。
“年,我开起了农家乐,我们种出的稻谷除了自销外,大多卖给来农家乐吃饭的客人,由于品质好,新米上市的时候,每斤可以卖10至15元。”依靠“稻-烟”轮作,朱德毅每年轻松入账百万元。
老农具“退休”,新农具“上岗”。大型旋耕机阡陌驰骋、水稻育秧播种机轰鸣作响、起垄覆膜一体机来回穿梭……这几年,在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各式各样的新农具,陆续走进凤冈农村,耕牛变“铁牛”,轰隆隆的农机声奏出动人的农耕“交响曲”。
截至目前,凤冈县共有农机总动力达40.2万千瓦,有各类农业机械台。全县通过以地定机、以业定机、以量定机,组织成立农机服务大队1个、中队14个、分队67个,覆盖全县14个镇(街道)的66个行政村及社区。
为让更多新农具驶入千家万户,凤冈县还对一些基本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在一定农田区域内,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对零散、异形、坡度较大的田块进行“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陡变缓”改造,并完善田间道路及配套水系,使得农田适宜农机通过和作业。
“端午节前后,我们就要开始陆续进行机械化插秧了,下一步,我们要做好秧苗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时,组织全县做好稻田翻犁准备工作和农机手技术安全培训,充分利用时间差,打好全县农机具的统筹调度,抢抓进度,不误农时,确保粮食生产有序。”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村发展中心主任贺永波说,凤冈县正筹备在全县成立一个农机总社、各个镇(街道)成立农机分社,并通过政策补助,提升农机拥有量,提高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率,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刘蓝婴
编辑邓钺洁
二审金忠秀
三审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