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优势 >> 为什么我国的农业不能像美国那样全面机械化
我们也正在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只不过实现全面机械化的目标需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来,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就比如立即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后,省下的这本来靠种地为生的亿万农村劳动力的出路有没有保障?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并不是我们不愿马上实现农业的全面机械化,而是这事急不来,一口吃不了大胖子,拔苗助长最终得到的结果反而是事与愿违。
哲学上有一句很重要的论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说明农业全面机械化是我们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它会引领和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产习惯,但是现实的生产关系又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因此,总结一句话就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前途是光明可期的,但实现目标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国的农业目前还没有实现全面机械化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朝这个方向努力,只是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实际出发,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想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庄稼从种到收每道工序最离不开的就是人工和牲畜,犁地需要关系不错的邻居一家出一头牲口搭伙使用,小麦成熟了还是人工拿着镰刀一把一把收割,碾场时牲口后面需要配个大石滚……
想想这些场景还历历在目,就像昨天才经历过的一样。可现在转眼间农村谁家还饲养一头劳作的牲口?谁家割麦子还用手工镰刀?这些都已经被农业机械所替代,那些叉把、扫帚、牛笼嘴早已经束之高阁,随着上面那一层层厚厚的尘土,被永远冰封进历史深处了。
可能我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技术路线与一些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但实现农业机械化确是无一例外的途径。我们农业机械化水平可能比以前好很多,但还和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粮食作物的耕、播、收等作业环节已经基本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而我国农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还不到五成。
目前制约我们的农业实现全面机械化的因素有很多: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形势的特点就是小、散、乱,这不利于大型、综合型和专用型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土地不集中,不成方连片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耕地比较分散,规模也不大,不适合大型农机具的投入使用,生产成本也降不下来,自然种植效益也上不去,这样农户更不愿增加农业机械的投入。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呈现出制造和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特点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要想解决这一弊端就要推进我国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加速土地流转经营,让一部分农民放弃耕地,进而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第二就是实行有组织的统种分管,由村集体统一制定种植规划,统一措施和机械作业。
农户购买农机具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农业生产,虽然能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但却增加了不少生产成本,加之经营土地规模小,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使得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使用,进而又影响到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安置由于农业机械化造成的富余劳动力,为他们谋取出路,不然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是脱离实际的空谈。而现阶段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我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配备即便能满足像美国那样现代农业的需求,我们也不会立马把它们投入到生产之中,因为我们需要给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一条出路。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