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资源 >> 收种自动化管理智能化金山农业机械化不断取
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试验田中,技术员刘悟琴只需要在操作室里动动手指,水稻的各项指标数据就能一跃“屏幕”之上。原来,自今年6月起,“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监测系统”启用,“田闸龙门系统具有图像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的功能,可以监测水稻持绿性、卷叶程度、枯死叶比例、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分布等数据,有利于建立水稻全生育期数据库,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刘悟琴介绍说,以前依靠人工监测,花费一周只能检测水稻的一项指标,现在数据检测速度更快更准确。
据统计,一台田闸龙门系统平均10分钟即可测完一亩水稻地,一天之内即可把水稻地的所有指标检测完毕。目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共有5台“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监测系统”。在这一高精尖仪器的帮助下,大幅度提升水稻的品质与外观,越来越多的市民吃上了更加安全优质的大米。
“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监测系统”正是粮食生产走向机械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我区逐渐实现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包括运用机插秧、穴播机、无人机以及GPS等技术手段。“今年1月,我区荣获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区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粟容前说。
去年上半年,上海浩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田间档案员张秀总是忙碌在田间地头,查看水稻是否缺肥、有无病虫害发生等,但今年她只要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就能看到田间作物情况、种植范围以及农药施用量等一系列数据。之所以如此便捷,源于上海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该系统促使田间档案从纸质版走向数字化。“我们通过这个系统,较为全面地掌握从水稻种植、施肥用药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规避水稻生长的不利因素,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张秀说。今年,上海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走向了手机,“随手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