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资源 >> 聚焦重点领域,把握出彩人生
年6月29日,重庆市大足石刻景区,修复人员正在对造像进行超声波检测。黄舒摄/光明图片
年10月24日,北京,蛟龙号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燕翔摄/光明图片
山东潍坊博士后袁晓伟团队研究优质西葫芦育种。王庆和摄/光明图片
年12月10日,观众在苏州电博会上参观5G无人机。王健康摄/光明图片
生物育种科学唤醒种子活力的“魔法师”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白菲:
种业是国家农业的基石,是国家战略性储备。目前我国在种业上面临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难题,突破种源瓶颈,打赢种业翻身仗,人才是关键。
年,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获批全国首个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并招生。生物育种科学专业是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遗传学、信息学的新兴交叉专业。该专业在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目录中,授予理学学士。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以遗传育种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增设生物智能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新型课程,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课程。涵盖现代种业育繁推等关键环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同时,又能提供跨学科交叉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期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夯实在解决农业大数据、基因组选择、基因组芯片、分子抗病遗传育种等“卡脖子”技术关键环节中的技术及理论基础。
热爱动植物、对动植物育种感兴趣,有创新思维和责任心,愿意从事现代动植物育种研究或者相关行业的学生可以考虑报考该专业。特别是具备一定数理化基础,立志于解决国家种业卡脖子难题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能够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思考未来的学生,更适合学习该专业。
江苏省种业科技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业学科负责人张红生:
有了好品种,不一定能生产出好种子。好品种的种子,不一定就是生产者手上的好种子。高产、优质、高效的好品种具备了很好的生产潜力,但要将这种潜力“唤活”,需要经过流程化的加工、处理,只有活力强、发芽率高、出苗整齐的好种子,才能充分发挥好品种的生产潜力,这就必须重视种业产业链的整体培育。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南京农业大学为适应这样的新需求、新理念设置的专业方向。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遗传育种、分子育种知识外,还要能够面向市场、对接产业,对包括种子生产、加工处理、运输、储存和包装在内的种子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做唤醒种子活力的“魔法师”。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遗传育种、现代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外,南农大还根据人才需求,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涉猎种苗生产、种子市场营销、种子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农业保险等相关知识。
能源科学与工程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张磊:
能源科学与工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支方向,其核心要义是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与利用,专业涉及电力生产、动力机械、低温制冷、流体机械等诸多与我们生产生活相关的行业领域。能源既包括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使用的氢能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围绕能源电力生产、动力机械及系统等开展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多方面专门人才。
以四川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结合国家能源安全及能源绿色发展多元化需求,以培养“水电+新能源”创新型人才为特色。毕业生可在水利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继续攻读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深造率超过55%,也可到相关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电力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工作,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具有较强薪酬竞争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叶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顺应国家战略而设立的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已有近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等,与物理、化学、材料等诸多专业密切相关,极具交叉性和前沿性。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希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较强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新能源专业主要开设两个方向:氢能和生物能源。氢能重点学习绿氢的制备和利用。应用场景包括汽车、钢铁和化肥。生物能源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学习生物质的转化及高值化利用。通过搭建中石大—东营市政府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大平台、汇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带头的大团队、承担“氢能专项”等大项目、取得国内首套氢基还原铁项目等大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重大基础问题和技术难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空天热科学及控制技术级本科生倪晨旭:
我和哈工大的缘分“结始”于宣讲会,会上我拿到了哈工大最后一本厚厚的院系介绍手册。从小我就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