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资源 >> 他零起步,让昌平农业也能实现工程梦
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战壕内,活跃着一位在部队历经二十年风雨的退伍老兵,他为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和推广默默奉献了整整十个春秋。提起他,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在他的带领下,全区农机科研推广成果显著,代表着昌平名片的“昌平草莓”也逐步实现了设施草莓全程机械化,他就是现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王尚君。
“LED补光灯照亮了小草莓也点亮了我”
年来到区农业服务中心的王尚君刚刚转业,内心却埋藏着淡淡的失落,“我老家是山东泰安的,当兵参军就是为了走出来,没想到现在又跟农业沾上了边”,从零开始的王尚君初尝农业,部队先进的军事机械知识不能在农业上有用武之地,这让他很是苦恼,却在年出现转机。
“年因为单位管理人员变动,我便被委以重任前来”,王尚君告诉记者,那时候的推广站前身还是叫农业机械研究所,农业讲求精耕细作,机械并不被重视,甚至提起农机所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卖拖拉机的场所,基于这种情况,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也是模糊不清。面临种种问题,王尚君还来不及思考,就投入到了年世界草莓大会的筹备工作中,“要在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进行展示的高架栽培草莓,却在紧要关头出现了频繁死苗的问题,当时集结了各大专家和教授分析设施问题,最终发现是由于场馆顶部用于保温的双层钢化玻璃影响草莓光合作用无法正常生长”。
解决问题的任务落到了当时的研究所,王尚君带领全站的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进行灯光类型对比试验。最终,经过团队72小时的反复尝试,研究出了直到现在仍旧备受欢迎的LED草莓生长补光灯。“传统的高压钠灯一个灯泡就要瓦,LED草莓生长补光灯只需要50瓦左右,单栋温室节省了三分之一的电量,不仅节约了能源,也为种植户减少了成本”,王尚君提起这次经历,感叹着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科技知识没有白费,“那时候才切身感受到先进的科技可以弥补农业机械的落后,而我也寻找到了新的起点,LED补光灯照亮了小草莓,同样也点亮了我”。
创新+人才
定义新职能开拓农业“僵”土
忙完世界草莓大会的王尚君,终于有了时间好好思量未来的发展。“处在北京地界,研究学者、教授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也以研究机械作为团队主线,师资力量和区域的限制根本不足以松动农业机械化停滞的这块‘僵’土”,借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东风,年初,王尚君将想法变为现实,重新定义,将目标定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上,并把农业机械研究所更名为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知识改变世界,全站上下急需新鲜血液,想要创新,就必须走在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前列”,王尚君带领全站技术人员考取工程师、参加各地机械设备展会、引进先进设备操作实践,十年磨一剑,目前全站30人共有工程师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技工5人。“当初为了激励我们学习的信心,王站首当其冲考取了高级工程师,有他的带头,我们当然也不能落后”,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武昌说道。
有了人才,创新何谈难事?昌平草莓作为支柱产业、标志性名片,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起垄和破垄两大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传统的人工作业耗时、耗力、成本高,同时,草莓的垄高在40公分左右,市场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更不能达到起垄40公分的标准。如何运用机械化技术解放双手,让王尚君甚是头疼。经过两年的努力,年团队终于突破了草莓生产的第一个难点——破垄。“起初是想先解决起垄的问题,可是遇到瓶颈,我们便换了角度,先解决破垄”,王尚君说道,“坦克的履带带给我极大的灵感,拖拉机不能跨越沟渠,但履带可以跨越鸿沟,经过设计,我们把两者相结合,发明出了履带式破垄机械,初步实现了草莓破垄机械化作业”。不断创新理念的王尚君带领团队,开拓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把创新点与企业技术相结合,发明出“双向耕耘”工作法并获得专利。
农机+农技
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档升级
“有了突破,我们对攻克起垄难题也越来越有信心,遇到瓶颈就反复实践”,王尚君告诉记者,最初的起垄机是日本的机械,但设施草莓的温室南、北起垄作业面积过小,无法掉头,坐高铁时的灵光闪现让他发明了“一进两退耕作法”。“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国外的机械”,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尚君提供技术需求,寻找企业生产样机试用,今年国产的草莓起垄机已经正式开始生产,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以昌平区日光温室为例,利用机械起垄技术,只需机手一人操作,完成一栋日光温室起垄作业用时1.5-2小时,作业效率较人工起垄提高4-5倍,每栋温室节约人工起垄费用约为元,经济效益较高可持续发展,按昌平区每年栋草莓计算,使用机械化起垄技术,一个生长季就可节省人工费用高达万元。
为了实现设施草莓全程机械化,突破两大难关的同时,王尚君还带领团队共同研发了果林管理机械化技术、农业智能多功能平台、智能水肥一体化等十余项机械化技术。“目前,我区已经构成昌平草莓产业的全程机械化模式,未来我们会结合鲜食草莓的特点,在草莓的移栽和采摘的机械开发上做苦工”,王尚君介绍,现在已经有育苗企业在农艺种植手法上开始进行改进,按照保证苗根深度且穴盘的草莓苗弓背朝向一致的标准育苗,为机械化移栽奠定基础。
“现在全站齐头并进构建绿色轻简机械化,除了设施草莓,王尚君站长眼光的独到性、前瞻性与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从年开始我们着手储备和研究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现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也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李彦君介绍道,“王站什么事都会冲在第一线,为了更好的向种植户讲解,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机具,他总是第一时间搞明白,在推广前带领全站人员精通运用,让技术与农艺完美融合,他这种对事业的专注度、执行力值得我们每一位农机人学习。”
十年时光,全站围绕设施草莓、蔬菜、大田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共申请获得二十余项国家专利,研发了十余项技术,推广项目高达二十余项,让我区的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王尚君也多次获得殊荣,《北京市深松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成果在年2月、《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成果在年12月、《结球叶菜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成果在年12月分别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今后我们打算以农机资讯、农机补贴、农机知识、农机培训为核心,建立以‘一库一中心,一图一平台,两网N应用’的昌平农机与农技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涉农企业、农户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稳扎稳打建立属于昌平的智慧农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王尚君说,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他只是万千农机人中的其中之一,他用所学的知识提升农业发展的同时,农业同样也延续了自己的工程梦,他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董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