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这个村1700亩土地打包给了山农大

发布时间:2022/11/5 19:28:19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e/wap/show.php?classid=36&id=1647591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依托“汶阳田”品牌优势,肥城市边院镇南仇村亩土地整体“打包”给了高校,以“村党支部+合作社+高校”模式,用心用情服务专家教授的53块实验田,带来的是村民稳赚,集体增收,学校省心,多方共赢。

初秋时节逢末伏,玉米吐须疯狂长。位于肥城市边院镇南仇村的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田里,粮食丰,果菜香,苗木旺。前来察看选种玉米长势的农学院教授刘鹏说:“把实验田选址在这里,我们放心更省心,村里把什么事情都想到了头里。”

耕种收运不用管,浇水打药不用问,田间情况心里明,刘鹏教授说的“放心省心”可真不是空口无凭。“人家都是大教授,大学问家,把实验田选到咱这里,就得用心搞好服务。”南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维利说。

南仇村地处“汶阳田”核心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年6月10日,山东农业大学与肥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需求,建立“泰安汶阳田产业园研发中心”,小麦、玉米、果蔬、苗木等良种选育实验基地建在了南仇村。

“村里从年就开始流转土地,当时一看收入很可观,接着就开始了二次流转,到年底,村里大部分的土地就流转出来了。”张维利说,起初山东农业大学的领导来考察选址时,最担心的就是全村整片土地流转问题,巧合的是我们已做好了基础性的工作。

据了解,南仇村“两委”一个月内组织召开了8次会议,反复算账对比,统一群众思想,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现场答疑解惑,最终以每亩元的流转费,将亩土地整体“打包”给了山东农业大学。

为保障实验基地正常运营,南仇村专门成立了由村干部、党员群众组成的专业合作社,配备30余人的力量,实行“专职化”服务。“我们就是要想到人家前面,做到人家做不到的。村里在家的还有几百口人,基本上都是围着基地转。”张维利介绍到。

7月下旬接连几场大到暴雨,实验基地里出现了涝情。干部群众齐上阵,挖排水沟,引水到村中心街的主管道,排涝排水到浊河。等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和行政管理人员赶到时,涝情已解除。“当时很多机械设备都陷在泥里,参与排水的一个个都成了泥巴人。”南仇村党支部副书记邢长全说。

“只要一发大水,我们就无偿地去排水,不计报酬,没有索取。”张维利说,不光是下大雨的时候,每天不到实验基地转一圈,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今年麦收期间,山东农业大学一位研究小麦育种的教授李安飞,在麦穗取样完成后看着满地“直愣愣”的麦秆犯了愁,张维利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联系已入库的收割设备,因为受限麦秆高度需要改装收割机,张维利只好出钱又改装了设备,对麦秆重新收割了一遍。

村两委成员刘广娟是合作社专门设立的一位联络员,负责“面对面”与学校科研人员对接服务,并做好清单核对、开具发票、报销账目等工作。

“到了该收庄稼的时候就给教授们打电话,时时刻刻观察着地里的作物长势情况,有什么问题就及时通知他们。”刘广娟介绍,包括每笔款项的收支,都要经大学、合作社、农户三方核查,核查无误方可下账、开具发票。所有账目在村公示栏及“三务”公开系统上面向全体村民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服务兴乡村,情满腰包鼓。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明确各工种、各工序收入分配方式,南仇村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稳定增收。农户王坤是实验基地上的“长工”,自家的2亩多地一年的流转费用就是多块钱,每天50多块钱的打工收入,一年下来又是两万来块钱。他高兴地说:“一亩地块钱的流转费村里一份不扣,在基地上干活,家里什么事也耽误不了。”

在农作物灭茬、施肥等环节,山东农业大学按元/亩的价钱支付给合作社,刨除水电费、机械使用等必要的支出,合作社自留10元,其余的最大程度地让利给农户,不仅提高了基地打工农户的积极性,也让实验基地得到最好的维护。

为加大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南仇村还积极协调各类政策资金,今年新打井14眼,埋设水管米,目前完善配套刷卡智能机井54眼,保证了实验基地灌溉供水。

共种“一块田”,校地合作成典范。据了解,这些年来,实验基地里从来没丢过一个果,少过一粒粮。

“只要是人家实验基地里的,我们绝不伸手,不沾一点。”张维利说,专家教授做科研取完样剩下的粮、果、菜我们也不要,就是要立好“规矩”,不能坏了名声。我的手机还连着试验基地里的监控,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一有什么情况接着就跟他们联系。

全村耕耘“一块田”,美丽宜居乡村成画卷。这些年,南仇村投资多万元完成“户户通”工程,打造起通基地、通村社、通农户的便捷交通网,栽植绿化苗木2万多株,安装路灯60多盏,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