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前景 >> 守好压舱石,鼓起钱袋子
蚌埠新闻网记者杨露露实习生周昫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十八连丰”。新希望、鹏欣、牧原等5个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固镇县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超额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饮水安全、四好农村路、成片造林、美丽乡村建设年度任务。怀远县龙亢镇龙亢村入围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守好“三农”基础,既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一年来,我市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农村发展稳步推进。
稳安全从混收混储到优质优价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以良种为依托,稳产增产成为粮食生产主旋律。去年底,来自省统计局反馈数字显示,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9万吨,同比增长1.01%,实现“十八连丰”。
年6月4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省、市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怀远县韩湖村“淮麦46”小麦田块进行实收测产。经省市专家确认,小麦亩产达到.78公斤,创我省沿淮麦区的单产纪录。
五河螃蟹
“我市地处沿淮稻茬麦区,受地势和降雨等影响,长期以来小麦产量一直较淮北地区有较大差距,此次单产突破公斤非常难得。”在测产现场,见证这一纪录诞生的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高兴地说。
“从春种到秋收,‘十八连丰’来之不易。”赵天聪认为,高产的背后是农机、农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去年我市推广优质专用粮食,比例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和行政村集体参与优质专用粮食原料基地建设,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专用水稻面积分别占小麦、水稻播种面积的66.8%、78.7%。
在小麦和水稻这两大主粮领域,粮食生产的新变化充分展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和传统的小麦系列相比,专用小麦品种有的高熟、矮秆,抗倒伏,强弱分明,不仅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种植,还广受下游面粉加工企业的欢迎。”怀远县金海种业负责人胡林海说。
去年春季,阴雨天气给赤霉病防控带来挑战。我市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动员部署,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市县区财政投入余万元用于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全市储备相关防治药剂多吨,组织个防治服务组织、余台套无人机、台套现代植保机械投入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收割小麦。安莉摄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不卖大通货,优质优价机制为农民树立了新导向,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结构优化,既稳定粮食生产,又提高种粮效益,也展现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气象。
强支撑从挥舞镰刀到机械轰鸣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花生是我们常见的油料作物,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美味小菜。然而,过去,这些“白胖子”生产过程并不容易,一度成为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薄弱环节,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近年来,固镇县组织开展花生机械起垄、覆膜播种、田间飞防管理、分段收获或联合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让农业机械化作业走进寻常百姓家。
从年5月28日开镰到6月7日大头落地,历经11天,顺利实现夏粮安全到手,颗粒归仓。这个“三夏”,蚌报融媒体记者在深入田间地头采访时发现,在农业机械助力下,麦收作业从“持久战”变为“速决战”,“三夏”生产正上演着时代变奏曲。
夏粮何以收得又快又好?这个夏收“农忙不见人”的场景已是常态。
春江水暖鸭先知。为此,徐圩乡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尚跃深有感触:“这几年,农机加速换代,老旧联合收割机逐渐退出跨区机收队伍,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越来越高,新型农机以日作业十个小时计算,有的收割机单日作业量可达亩。”
蔬菜大棚。
来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的数字显示,“三夏”期间,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10万台套,组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0台左右收割机,台烘干机参与夏收,同时设立7个跨区作业接待站,成立23个农机维修服务队,48个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全力做好小麦抢收和服务工作。截至年底,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6%。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去年全市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参与夏收,成立23个农机维修服务队,48个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全面做好小麦抢收和服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托管式、网约式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广大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田。
农民需要的,也正是我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