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一定是在农业产品价格

发布时间:2024/9/30 12:21:15   
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一定是在农业产品价格高度市场化的基础之上

首先,地理条件,中国绝大多数的地区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也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有可能。第二,人口密度,中国人口密度极大,特别是适合大农业的平原地区,最适合大农业业的地方基本都种楼成大城市了。第三,历史原因,机械化大农业是殖民地的产物,是外来殖民者消灭本地土著圈占大量土地得来的。我们没有条件支付平原大量农民迁出和租用土地的成本。

其次,美国国土面积广,且耕地面积大,人口相对于中国少很多,所以家庭可以拥有很大一块土地,家庭便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而中国虽然面积比美国大,但是耕地面积比美国少人还多七倍左右,典型的人多地少。所以不能像欧美地广人稀直接就大规模农业生产。所以必须将每个家庭的土地集中起来,才能有规模化经营的可能,这也符合公有制制度,更能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农村三大改造后逐步建立起公有制制度也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土地集中,有大规模经营基础,集体化后有资金和人力保障,用于农业机械良种、水利设施建设。这个方式是挺好的,是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农业要想起来,就必须集体化,可能很多人会说生产效率低下,这就涉及到分配方式了,不细说,但是集体化是趋势,欧美皆是,前苏联也是。再者,科技达不到,我国平原少,多丘陵。而且地势不集中。大型机械不好连续施工,少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简单讲,机器比人娇贵,人只要有一口吃的,有一口水喝可以干一天活,机械不行。机械需要工作温度,工作面,工作设施,工作维修。人不需要,人只需要一块地,一口吃的一口水。美国很多农田都是圆形,而不是方形,因为这样方便灌溉。美国很多地方地势过高或者过低(只要有个缓坡就算)都不会种植农作物,因为不适合飞机播撒农药。中国可以吗?中国恨不得在天上种水稻。

另外,文化原因,农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就是大农场资本化的产物,世界上大概有三种比较完善的农业体系,美式殖民地的机械化大农业,追求利润。欧洲绿色小农场,作为殖民地的宗主国,并没有开展大农业的条件,另辟蹊径,主要是小农场,以城市人口和农村结合发展绿色农业,强调食品安全,绿色,属于不走量,走质的路子,加上宣传,比较成功。第三种就是东亚模式,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都差不多,由于自然条件相对不适合农业,传统就是精耕细作,以水利为主。中国目前最值钱的就是土地,有谁愿意把土地全部卖出?(价格高了没人收,价格低了,农民不愿意)很难做到。

大机械化就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动辄十几亿),资金投入就需要回报,在无法达成垄断的情况下,农业的回报是很低很低的,有这么多资金投啥不行?再加上中国的农业人口薪资其实不高,用人比用机器更便宜(老板算账一定比你算的精明,机械如果综合成本比人便宜,他早就上机械了),并且美国和欧洲国家之所以能搞成大农业,跟国家的巨额补贴也是离不开的。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一定是在实现了土地大量集中,农民大数背离故土,农业产品价格高度市场化的基础之上!

农业,农村,农民,是涉农问题的三个位面。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农民,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建设什么定位的农村,居庙堂者肯定在经济大棋盘中通盘考虑。只是农业变农场,个体讲效益,转型的资金从哪里筹措,试错的成本能不能全社会均摊,利润的取得会不会当地留置,农庄农民工人的保障怎么保证?如果只是为了找到经济新增长的发力点,更值钱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商品房持有、买卖、继承环节不是马上就可以抽到更多的财产税?农民配不配得上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平时不得不进城打工屋子闲置?这是不会被公开讨论的问题,也是今后利益冲突的隐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7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