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优势 >> 做秧苗文章育发展先机记浙江省宁波市镇
2月的宁波,还有些许寒冷,在宁波市镇海区民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连栋温室大棚里,一株株小苗翠绿饱满、生机盎然,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据理事长陈小虎介绍,合作社有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控连栋大棚,现在棚里不仅有水稻秧苗,还有西红柿苗、花卉苗等,可以满足不同种植户的秧苗需求。
一、水稻育秧助力春耕提质增效
“育秧是水稻种植最难的一环。传统人工育秧,从浸种、催芽、撒种到田间管护,至少要一个月时间。其中哪一个环节不到位,都可能导致育秧失败,耽误农时。”陈小虎介绍道,“相比以往人工育秧,工厂化育秧将秧苗成活率从80%左右提高到了98%。”
在合作社的育秧大棚,控温、控湿等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智能化连栋温室大棚可实现水稻多批次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育秧,实现育壮苗、早插秧的效果,助力实现水稻稳产增产,为提高镇海区早稻机插率和稳定早稻种植面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镇海区农机站负责人表示。年,合作社供应全区早稻、单季稻、晚稻机插工厂化、商品化秧苗约25万盘,有力助推镇海区水稻机插率的提高,机播率达84%。
为推动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合作社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服务,采用“1+N”育秧服务模式,以合作社育秧基地为基础,向种粮大户传授育秧技术,带动建设规模化育秧点,扩大育秧规模;二是采用“旱播水育”二段育秧技术,将合作社已培育好的稳定半成品秧苗提供给大户,再由大户进行后段培育,降低种粮大户的育秧难度,有利于培育出好苗壮秧,为机插创造有利条件;三是以平价方式向水稻种植散户提供成品机插秧苗,解决水稻种植散户的育秧难题。如今,合作社已成为镇海区应急秧苗保障基地,为全区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技术提供保障和支撑。
二、蔬果花卉育苗提高温室利用率
“不少育秧大棚过了秧苗高峰期都闲置了,大棚、土地都浪费了。我们合作社则在空档期培育各类蔬果秧苗,为周围种植户提供代育秧等服务,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给合作社带来了一定收益,实现大棚天天有秧苗、月月有收入、一年四季不空闲。”陈小虎自豪地说。年,合作社提供万株蔬果秧苗,供应余万株花卉秧苗至全国各地,产值达万元,亩均达60万元,产品附加值高,且供不应求。
如今,合作社水稻机插秧苗、蔬果秧苗、花卉秧苗培育“三管齐下”的经营方式,不但为镇海区农业生产最关键的育秧环节提供了保障,提升农户收益,解决农户后顾之忧,还扩大了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增加了经营品种,提升了设施利用率,解决了以往单纯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生存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
除提供工厂化育苗服务外,合作社还对外提供粮食烘干服务、果蔬特色农机作业服务等,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镇海区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等。
一是规章制度配套机械设备,夯实基础。如今,合作社拥有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平方米恒温催芽室,进口花卉蔬菜精量播种流水线1条、水稻播种流水线3条、拖拉机2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台、手扶插秧机6台、高速插秧机2台、韩国产大棚深耕机1台、旋耕灭茬整平机1台、多功能起垄覆膜开沟机1台、韩国产果蔬树枝秸秆粉碎机1台,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余万元。同时,合作社在镇海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的指导下,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分工合理、责权明确、财务公开,开展统一服务,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粮食机烘作业服务,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合作社是镇海区最大的区域性烘谷中心——九龙湖烘谷中心的日常运行主体,负责14台12吨谷物烘干机为农户提供平价作业服务,帮助农户解决晒谷难问题,还解决了双季稻种植面临的抢收抢种难题和恶劣天气的影响,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年,合作社机械化烘干稻麦吨,服务营业收入达65万余元。
三是探索果蔬产业机械化,开辟特色农机服务新领域。合作社引进韩国产大棚深耕机、旋耕灭茬整平机、多功能起垄覆膜开沟机和果蔬树枝秸秆粉碎机,向果蔬种植户提供高质量耕作、平整、开沟起垄农机作业服务,开创了镇海区草莓、西红柿、叶菜等机械化生产的先河,解决了此类机械价格高、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年,合作社分别为82个大棚提供深耕服务(最高价元/个)、95个大棚提供旋耕灭茬整平服务(最高价元/个),总作业收入2.5万余元。
陈小虎表示,具有农艺和农机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缺少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因为育苗需要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实时控制大棚温湿度,精细化管理要求高。但合作社地处偏远地区,难以留住人才。未来,将通过与专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成为科研基地等途径,引入人才“活水”,为合作社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实现科技化、现代化发展。
(宁波市镇海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供稿)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