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山里山外贵州人修文女农机手孙鸿有颜

发布时间:2025/3/9 13:08:39   
人物名片:孙鸿,女,贵州省农机协会副会长,贵阳市农机协会会长,贵阳市修文县春海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自年接触农业机械至今,她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各类农业机械驾驶、维修技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农机手。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贵阳市优秀理事长等荣誉称号。第一次见到孙鸿,是在田野间。秋日艳阳下,稻浪滚滚中,一位衣着鲜亮、打扮入时的女性从稻田里款款走来。灿烂的笑容、精致的妆容,很难让人把她与农机联系在一起。“别看我现在‘时髦精’,真正开上农机,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孙鸿从手机相册翻出维修农机的图片递给记者,只见她手拿扳手、满身油污。从一名个体户到成为一名女农机手,孙鸿的人生因努力而精彩。金秋十月,记者走进修文,倾听女农机手孙鸿的故事。多番就业尝试最终选定农机孙鸿今年43岁,农机驾龄已有10余年,手握多种大型农机驾驶证,在农机界,俨然“老司机”。“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插秧机,都不在话下。”孙鸿的底气,来源于她过硬的实力。为了开农机,她的双手,血泡好了再起,起了又好,被磨破的血肉最终成为一层厚厚的老茧。13年前,孙鸿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农机打上交道。孙鸿的老家在黔西市素朴镇棉花村,最初做百货生意,“由于做生意需要到处跑,经常乘坐中巴车,就认识了车辆驾驶员,也是我的爱人。嫁给他后,落户到修文县,开始在车上做售票员,和他一起‘跑车’。”孙鸿回忆道。素朴—黔西—贵阳,同样的路线不断往返,孙鸿和丈夫一起在中巴车上“跑”了10年。随后,运输企业改革,将所有运营车辆联营,统一管理,统一卖票,孙鸿因此失业。“那时候觉得挺好的,因为‘跑车’太多年,也跑腻了,就想出来试试做点别的。”孙鸿试过很多行业。后来,她留意到有人在推广小型微耕机,了解机器使用方法及作用后,认准农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也是农村的,了解村里大多使用牲畜耕地,效率比较低,农机便捷的使用方法和高效率一定会是发展趋势,当时心想这个东西县里都还没有,市场一定大有可为。”窥到商机的孙鸿决定大胆尝试,年,前往重庆参加农业机械培训后,年1月便在修文县城开了一家农机销售店铺,主要推广销售小型微耕机。经历酸甜苦辣收获磨炼成长“刚开始根本卖不动。”孙鸿说,群众接受度太低,没人愿意尝试使用,即使有设备的农户,由于不会使用,设备也都被闲置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孙鸿联合农机厂家一起下乡到村里推广,演示如何使用微耕机,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逐一教给农户,破解推广困局。“大家看到我一个女人都能用那个设备耕地,说服力就更高了。”为让群众信服,孙鸿亲自上阵演示,并只教女生,让大家更能了解到设备的方便性。“刚开始我也没掌握技巧,每天演示后,全身都痛,手都抬不起来。”孙鸿说,后来,演示的次数多了,她也逐渐摸索到技巧,使用起农机更加得心应手。“那时候修理工、技术员,还有厂家多次去演示,都起不到效果,但是我一上去演示就有效果了。”在孙鸿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使用农机,市场逐步打开,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年,小型微耕机市场趋向饱和,基本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台设备,前来孙鸿店里的客人更多是维修机器,而不是购买机器。她逐渐意识到需要转变发展方向了。“大型设备的推广和机械化率的上升是未来的趋势,它将实现增产增效,真正让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孙鸿说道。由于大型农机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专业证件才能驾驶,不适合单独销售。为此,孙鸿联合多位伙伴,一起成立贵阳市修文县春海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带领社员一同学习、考取多类大型农机设备驾驶证,计划推广从育苗、播种、打药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与托管,带动大型农机设备使用率。“最初做的时候,老百姓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们的推广工作非常困难,农机刚把稻苗插秧到田里,老百姓就会通通拔出,他们只相信自己种出来的,却不信农机设备。”为了打破群众偏见,孙鸿在修文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实施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并探索“全程托管”的服务模式,将项目覆盖的稻田全部纳入托管,每亩只向农户收取元费用,农户即可享受从播种到秋收的全程服务。在省力省事的同时,每亩还可节约几百元的开支。通过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机械插秧的密度要远远大于人工插秧,产量自然就高。”孙鸿说,“最开始,试验田内的水稻一直处于倒伏期,状态不佳,我看着以为可能要失败。没想到倒伏期一过,整片田就都成行成型了,那时候我就知道要成功了。”结果也确实如孙鸿所料。试验田高产达到-斤每亩,而农户的自种田,最多才斤每亩。数据成为最大的说服力,农户们慢慢开始相信机械化种植。“今年,不少农户都主动来找我们合作了。”孙鸿笑着说道,她的合作社还与一家村集体合作,对全村农田实行全程机械化服务与托管,越来越多的农户走向机械化增收道路。 见证农耕之变打开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发展变化越来越大。最能体现的就是老百姓对农机从不信任到认可到依赖的过程,传统的肩挑背扛已经成为历史。”孙鸿表示,以往,农民从事农业就是靠天吃饭,但是现在,她有了更多的新看法。“发展农业必须是要靠机械化、智能化。”孙鸿说,她曾多次前往山东、江苏、重庆、武汉、大连等农机高发展区域考察,学习当地农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生产管理经验,经营模式、种植模式、技术模式、销售模式等全方位了解,再根据自己合作社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改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方学习后,她对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有了自己思考。在她看来,贵州的地形地貌、田块在农机使用上是受限的。因此,打通农机到农田的“最后一米”尤为关键;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能有效提高机械化使用率。“还有一点就是根据贵州地形地貌对农机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贵州农机驾驶员技术水准,减少农机损耗率。”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有了自己的思考,孙鸿一方面积极和相关部门探讨合作,提供思路,推动贵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合作社成员不断学习农机驾驶技术,并大力培育农机驾驶员,吸引年轻人、高学历这类新鲜血液加入行业,壮大行业力量。如今,孙鸿合作社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拥有机具台套,合作社成员38名,农机手24名,管理人员5名,其中大学生5名。累计销售农机具台套,实施机耕机收作业9万亩,全程托管1.5万亩。年平均作业面积3万亩,合作社平均每年实现经营性收入万元。孙鸿从最初的小店老板,变身为合作社理事长。但只要人手不足时,她还是亲自上阵,驾驶农机在田间地头作业。“农忙的时候,就天天在外暴晒,那时候经常会脱皮,脸上的斑也最明显。”虽然工作上,她雷厉风行,不输任何一名男性,但孙鸿生活中也有她“小女人”的一面。为了应对在外作业的暴晒,她摸索过不少方法,试过芦荟胶、蜂蜜等,农闲时,还会和朋友一起探索护肤保养的门道。“我认为美丽和赚钱,两者是可以兼顾的。”孙鸿笑道。在她的笑容里,是从事农业找到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是把握自己人生的一种自信。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贵州省主会场,孙鸿作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代表,铿锵地说,“相信我们山地农机的发展,随着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号角吹响,会更上一个台阶。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满腔的热血,持续在农村这块土地上,为农业全程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上,默默耕耘,贡献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中迪 刘娟编辑 罗昌二审 李中迪三审 胡丽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8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