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好6000亩地开插秧机的崇州女孩

发布时间:2025/6/26 12:26:31   
王家怀治疗皮肤病怎么样 http://www.ksfences.com/

前言

仓禀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守牢建好天府粮仓,人的能动性贯穿其每一个环节。即日起,四川发布推出“我是王牌农机手”系列特别报道,聚焦农业现代化,深入四川多个粮食主产区,从春耕到秋收,见证新农机、新农技为农业现代化生产带来的巨大动力,探索新一代农人何以科技实现生产突围与思考。

王牌农机手名片

王伶俐

成都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

标签:90后新农人、农业职业经理人

“太忙了!”一大早,王伶俐就急匆匆开车赶到双流统筹农机布置情况,紧接着又马不停蹄赶回崇州田间地头,脚一蹬、手柄一推,操作着插秧机纵横驰骋,不一会,一方田地里就竖立起整齐排列的青青秧苗。

五月农忙时节,这是“90后新农人”王伶俐的日常状态。在崇州,她是小有名气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先后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年纪不大,却深耕农田八年。她见证了从业人员由白发变青丝,务农操作由人工转为机械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本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在接受采访时,这位开插秧机的女孩更是自豪地介绍道,曾经,自己曾用40台农机,保住了亩田地的丰收。

从人均每日插秧一两亩地到四十亩

机械化农业让“老农人”父亲“惊呆了”

选择从事农业,王伶俐深受父亲王志全的影响。她回忆,父亲作为成都市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十多年前就管理了八九十亩地,全靠人工种植,第一年是“零利润”,后来通过合作社整体运营,才尝到了一点“小甜头”。

待一两千亩地都需要管理的时候,效率的问题便越来越突出。彼时正在读大学统计专业的王伶俐一放假回到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里吃饭时密密麻麻塞满了人。“农忙的时候,几十个人在田间插秧。当时的人工插秧一亩地工费是块钱,每人日均最多插秧一两亩地,同时插秧的距离也各不相同。”

大学毕业后,王伶俐“子承父业”成为职业经理人,第一笔消费就花了40来万,买下4台插秧机用来从事农业生产。“聘请的农机手,一天工费是三百块钱,通过操作插秧机,可以达到一天插秧四五十亩地,并且插秧行距、间距规范,更能保证秧苗品质。”

机械化插秧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还能调整株密度,增加粮食产量。女儿带来的种田新变化,让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老农人”父亲震撼不已。“他当时惊呆了,渐渐从一个完全抗拒机器的人到主动看别人在使用什么新机器,后面硬要(就要)让我买各种适合的机器。”

王伶俐介绍,从插秧机,到拖拉机、无人植保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乃至全智能化的育秧中心……这些年来,合作社购入了大大小小40台农机设备,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提升,农机耕作数据也实现了“一手掌握”。

“每亩田插了多少秧苗,我们心中都是有数的。插得不好,我们也能及时人工补插。”说着,王伶俐打开了手机上的“大田北斗”软件,农机历史运行情况、统计作业时长、作业面积、行走轨迹等数据,详细全面,一目了然。

见证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如今的王伶俐通过农机的助力管理着崇州、双流两地多亩地的粮食生产。她感叹,“以前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但现在的农业生产更多依靠的是高科技的农机设备,这让种地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外出打工到技术致富

“接地气”的“新农人”爱上当农机手

五月中旬,成都连下了几天雨。“下雨会影响收割的时间。5月份是时间最紧迫的时候,既要抢收麦子,又要抢种粮食。我们要在5月底前把多亩土地的秧苗全部插完,要是等到6月,就会影响水稻产量。”

以往,农民从事农业就是靠天吃饭,但是现在,“新农人”王伶俐有了更多底气。农忙期间,她来回奔波在崇州和双流两地,紧密安排人员和农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有序开展。在王伶俐看来,科技的登场,并不意味着人的退场,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更离不开年轻人的操作。

就在崇州田间,今年24岁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王李锐跃上插秧机,有条不紊地把一盘盘嫩绿的秧苗摆放在机台上,再操作着插秧机穿梭在田间,技术娴熟,速度极快,随着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栽种入田,不一会儿水田便披上了“绿衣”。

王伶俐介绍,今年,合作社来了好几个年轻人,都是80后、90后,最小的便是这位99年的王李锐。曾经,崇州本地人王李锐在外打工,农忙时节才来帮合作社开机器,今年他却选择回村全职从事农业生产。虽然是高中学历,但是会开插秧机、装载机、叉车,又能用无人机打药的王李锐,成了村里的“香饽饽”。

“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农业是感兴趣的,是喜欢的,是能够留得下来的。”在王伶俐看来,让年轻人留下来的首要因素就是工资收入。“职业经理人每个月都有保底的月薪,并会根据分管的区域和类别在年底核算奖金,因此可以保证年轻人在农村一年的时间能够挣到8万到10万。”

据了解,一直以来,崇州市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为抓手,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不仅如此,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机制。比如制定出台农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不断健全产业、科技、社保、金融等扶持政策体系。

让农业职业经理人“有身份”,也能走出“致富路”。如同王伶俐一样,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也因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加入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队伍之中,在从事农业中找到久违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王伶俐坦言,“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始终是个辛苦的行业,就是要风吹日晒、泥泞满身,但我觉得和土地打交道,就是一种别样的‘接地气’!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不仅能把我们老一辈农民的传统经验学起来,还能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以及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把我们的粮食种得更好!”

事实上,让生产效率成倍提升的现代化农机设备,为崇州今年的丰收种下绿色希望,更为崇州建好“天府粮仓”提供了“硬核”支撑。王伶俐提到,如今崇州全市的农机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达94%、90%,还被评为了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来源

四川发布客户端

策划

张药滟

记者

刘茜

图片

蒋雨洁

编辑

张莉苹

在主页中点击“设为星标”,更快接收最新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7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