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科研民工小松,一个在高校打工的靓仔。
今天小松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未来农业是往工业标准化发展?还是往特色生态化发展?
小松的回答是:工业标准化生产占据主导,特色生态化生产作为补充。
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工业标准化生产和特色生态化生产。
我们可以吧工业标准化生产看作流水线生产,生产高效,标准统一,价格实惠。而特色生态化生产可以看作大师手工制作,费工费时,各具特色,价格高昂。
一、工业标准化生产
先来聊聊工业标准化生产。
人工成本高昂,这在市场已经成为共识,具体表现在工业上就是智能设备代替人工生产,很多偌大的智能化工厂往往只需要几个工程师就能运转。
农业同样呈现出这个趋势。小松在介绍东三省作为我国重要粮仓时提过,黑龙江的机械化已经达到了97%,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
当然我国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山区,由于地形限制,无法推广大型机械,不过适合小型耕地和复杂地形的农业机械已经越来越多了。
就拿小松老家来说,小时候耕地、插秧、收割都需要人工,到了现在逐渐被机械替代,这就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缩影。
再往后,等到农田流转度不断提升,以及农业机械化不断深入,全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的机械化程度将得到大幅上升。
除了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也将逐步实现。
我们知道,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很多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因素都不可控,生产标准化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到了现代温室大棚,不管是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还是供给的养分,授粉的蜜蜂,都可由人工控制,从而实现标准化生产。
二、特色生态化生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它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具有显著地域性和鲜明特色的产品。
一句话,它是得到国家认可的产品,是品质的代名词,我们熟知的五常大米、赣南脐橙、百色芒果、阳澄湖大闸蟹都属于此列。
为什么这些产品都会带上产区的名称?因为它们只能在当地生产,移栽到其他地区会出现水土不服,从而影响品质。因此这些产品无法大规模推广,产量有限。
截至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个。这些产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没有必要走工业标准化生产路线,它们更适合特色生态化生产模式。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寻求摆脱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从而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还能实现产品的绿色化生产。
农业是国家的基石,农业的发展关乎到千家万户的粮食安全,希望我国的农业能够平稳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
以上就是小松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认同小松的观点,麻烦点赞支持一下。
推荐阅读:如何让蔬菜保存得更久?中国如果不进口粮食,能够养活14亿人么?疫情之下的中国人??科研民工小松你的每一笔赞赏,小松都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