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北斗导航产业深度报告全球组网完成在即,北

发布时间:2022/8/13 18:07:16   

如需报告请登录。

1、北斗导航产业背景:国之重器,北斗服务全球用户

1.1全球卫星导航产业概述:各国竞争制高点,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包括三个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空间卫星星座和地面用户设备。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监测站、地面天线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收集各个监测站的跟踪数据并计算卫星轨道和时钟参数,将计算结果通过地面天线发送给卫星。空间卫星星座一般由运行在距离地面千米左右太空的24~30颗卫星组成,依据其结构设计分布在3个或6个轨道平面上。用户设备部分即导航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全球导航系统通过覆盖区域可分为全球、区域和增强系统三类。全球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如美国的WAAS(广域增强系统)、欧洲的EGNOS(欧洲静地导航重叠系统)和日本的MSAS(多功能运输卫星增强系统)等,还涵盖在建和以后要建设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自从GPS正式向世界开放以来,卫星导航定位行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空间系统、基础类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四大部分。上游为基础类产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电子地图、模拟源;中游包括手持型、通信型、授时型、指挥型等终端;下游是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如数据采集、指挥调度、导航定位等。

近年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支持卫星导航的智能手机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商业、军事、工业领域对精确定位导航的卫星导航解决方案日益重视,促进了全球市场增长。在受到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GNSS是少数受影响较小的产业,且有长期增长的潜力。

1.2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历程:“三步走”战略即将攻坚完成

1.3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情况:建设进程加快,服务类型多样

1.3.1北斗导航系统组成:天地人互联,增强系统提高精准程度

北斗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主要包括卫星研制及发射,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其中非静止轨道卫星由27颗中圆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三种轨道组成的混合星座,既实现了全球导航能力,同时又为我国及周边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导航服务和更强的功能。

空间段全球组网进展顺利,年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年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构建了稳定可靠的星间链路,实现星间星地联合组网。年组网建设即将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第55颗北斗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于4月4日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在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计划于6月底前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的高光时段

地面段主要是为追踪及控制北斗导航卫星的运转而设立,由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组成。

1)导航卫星主控站是导航卫星系统地面信息处理和运行控制的中心,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基准,生成导航电文,监测卫星钟等有效载荷,实现对其调整和控制;分析卫星星座性能,支持卫星的轨道维持。主控站负责收集各个监测站的跟踪数据并计算卫星轨道和时钟参数,将计算结果通过地面天线发送给卫星。同时,主控站还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

2)导航卫星注入站是指向在轨运行导航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和控制指令的地面无线电发射站,是导航卫星系统地面运行控制的组成部分。注入站接收主控站送来的导航电文和卫星控制指令,在主控站的控制下,经射频链路上行发送给各导航卫星。导航电文通常包括预报的卫星轨道参数(即卫星星历表)、卫星时钟偏差参数以及轨道和钟差的改正参数等。卫星控制指令通常包括有效载荷控制指令和卫星平台控制指令.

3)导航卫星监测站是指导航卫星系统中对卫星实施监测和采集数据的卫星信号接收站。导航卫星监测站的主要任务是跟踪监测导航卫星信号,接收导航卫星电文,测量监测站相对导航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和多普勒等观测数据(还采集监测站周围的气象数据),经预处理后发送给主控站,作为卫星定轨、时间同步、广域差分和完好性监测的依据。

地面段实施了升级改造。年11月初,刚完成硬件建设不久的西南站北斗三号地面站系统就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全网联调和试运行工作,取得了系统建成十天既投入运行的新纪录。截止到年,北斗三号系统建立了高精度时间和空间基准,增加了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实现了基于星地和星间链路联合观测的卫星轨道和钟差测定,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能力;同时,开展了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的地面设施建设。

北斗增强系统包括星基增强系统与地基增强系统。

1)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搭载卫星导航增强信号转发器,可以向用户播发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多种修正信息,实现对于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按照国际民航标准,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设计、试验与建设。目前,已完成系统实施方案论证,固化了系统在下一代双频多星座(DFMC)SBAS标准中的技术状态,进一步巩固了BDSBAS作为星基增强服务供应商的地位。

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交通运输部、原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原中国气象局、原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相关单位支持,在现有监测站点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的国家级地基增强系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主要包括基准站、通信网络系统、国家数据综合处理系统、行业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播发系统、应用终端六个分系统。

截止到年2月,已建成基准站数量超过个,成为全球基站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稳定运行的地基增强系统。该系统具备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利用北斗/GNSS高精度接收机,通过地面基准站网,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等播发手段,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务能力。数据中心具备支持北斗、GPS、GLONASS三系统、大于颗卫星、大于个基准站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作为北斗产业生态核心,初步具备基础资源管理、数据存储与挖掘、高精度服务产品生产、时空服务技术验证、北斗服务性能评估等基本能力

1.3.2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特点:配置高新技术,北斗系统如虎添翼

北斗三号采用了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北斗三号卫星平台化设计在保证卫星总体设计架构稳定的基础上,可为系统后续功能和需求拓展提供更大的适应能力。卫星采用新型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该平台采用桁架式主承力结构、单组元推进系统、综合电子体系和全调节供电系统,具有功率密度大、载荷承载比重高、设备产品布局灵活、功能拓展适应能力强等技术特点,适于采用运载火箭加上面级“一箭多星”直接入轨的发射方式。

北斗三号采用了新型导航信号体制。卫星导航信号是卫星传播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载体,又是测量位置和时间的标尺,是卫星系统提供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关键,其质量是衡量导航卫星水平和工程系统服务性能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改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的性能,提高信号利用效率和兼容性、互操作性。在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服务范围内,系统在继承和保留北斗二号卫星B1I、B3I信号的基础上,新增了B1C公开信号,并对B2信号进行了升级,采用新设计的B2a信号替代原B2I信号,实现了信号性能的提升,同时充分考虑了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北斗三号采用了更高精度的原子钟。北斗三号卫星上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更高稳定度、更小漂移率的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实现了卫星时频基准性能指标的大幅提高。铷原子钟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对卫星的功率、质量等资源占用较少,首批组网的2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均采用了铷原子钟产品。同时,北斗三号星载时频系统增加了卫星钟完好性监测与卫星钟自主平稳切换等功能,多个原子钟保持同步,当主工作原子钟在轨出现故障后,卫星能够自主诊断并平稳切换,保证卫星时频信号的连续性,极大提高了导航信号与服务的可靠性和完好性。

北斗三号采用了星间链路。北斗三号配置了Ka频段星间链路,采用相控阵天线等星间链路设备,实现星间双向精密测距和通信。通过星间链路相互测距和校时,实现多星测量,增加观测量,改善自主定轨的几何观测结构,利用星间测量信息自主计算并修正卫星的轨道位置和时钟系统,实现星-星-地联合精密定轨,提高卫星定轨和时间同步的精度,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定位和服务精度。通过星间和星地链路,实现对境外卫星的监测、注入功能,实现对境外卫星“一站式测控”的测控管理。

1.4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对比:四大系统各有千秋,北斗后来居上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正在从单一的GPS系统时代转变为多系统并存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时代。目前四大全球系统分别为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NSS正在步入以这四大系统为主、涵盖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多系统并存的时代。

美国GPS系统是以军用卫星系统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成的综合化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是基于卫星基础构建而成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在导航、定位、定时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为强大精密的功能。在年,就完成了GPS系统的卫星星座扩展,完成了调整3颗卫星位置、重新定位3颗卫星的工作,实现了24+3的星座模式,也即理想卫星星座构成。这一举措大大拓展了原有系统的影响范围,也提高了卫星的运行效率。

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的发展过程相对曲折。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就已经开始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但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早期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其发展受阻。尽管发展曲折,但相关研究与开发一直在进行。现阶段,俄罗斯对GLONASS系统的开发给予了足够重视,通过全球范围内地面站系统的拓展,提升了其全球竞争能力,当前其全球定位精度为5米左右,而俄罗斯境内受增强系统的辅助,已经可以达到0.5米,随着其未来的推广,定位精度将不断增加。

Galileo是欧洲范围内完全民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与其他系统的显著差别就在于其强大的市场性。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期,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整体工作状态良好。在其投入运行以来,用户基于多制式接收机可以获得更多的卫星信号,这为导航精度的提高提供了帮助。值得指出的是,Galileo还具备基于工作的国际搜救系统的全球搜索与救援功能,每颗卫星上装有转发器,能将用户发出的求救信号转发到救援合作中心,启动救援工作

2、北斗导航产业链发展分析:上、中、下游同演进,产业链加速成熟

2.1上游—核心器件:高精度、国产化需求驱动核心技术演进

所谓北斗导航产业链,更多意义上是指‘上游核心器件—中游终端和系统—下游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的一条较高市场化参与的产业链。我国北斗空间段的卫星设计、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和地面段的主控站、注入站、监测站以及地基、星基增强系统均主要由国家相关科研院所或集团负责完成。高精度和国产化是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上游核心器件是驱动北斗系统的元功能模块,因此这两方面需求对其科技演进的拉动力尤为强烈。北斗芯片(射频、基带)、板卡以及天线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元器件

2.1.1北斗芯片:功能集成、系统兼容、精度提升趋势明显

北斗导航芯片是终端接收机的核心模块,其中射频部分对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接收、滤波、放大、变频,其性能决定了后续信号处理的效果;基带部分则实现对码信号的解算,其中相关器模块实现对码信号的读取。我国北斗导航芯片的发展总体呈现功能集成、系统兼容和精度提升的趋势。将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和微处理器合而为一的单芯片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体积、功耗和成本,因此功能集成已逐渐成为我国主流北斗芯片厂商的研发趋势。此外,GPS毕竟仍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定位导航系统,其在民用领域的发展模式已较为成熟,因此兼容GPS可以使相关北斗设备更快速渗透市场。部分芯片厂商的产品除了可兼容美国的GPS系统,还可兼容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欧洲的Galileo系统,这将使其芯片的市场接受前景更加宽广。

国内卫星导航自主研发芯片的工艺目前已由0.35微米提升到了28纳米,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年9月,华大北斗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为国产导航芯片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走出国门,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客户服务。北斗三号系统在空间段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片抗辐照四核片上系统芯片SoC,其性能是北斗一期使用的进口芯片的几十倍,与当前国际最高水平相当,竞争优势明显。北斗三号控制系统国产化单机达%,国产化元器件应用水平提高,使用比例提高。

2.1.2北斗板卡:国产板卡崛起推动产业链市场化进程加快

除芯片外,板卡也是北斗核心元器件之一,板卡是用导航芯片、外围电路和嵌入式控制软件所制成的带输入输出接口的板级产品。用户利用这个模块结合应用需求能够开发各种应用,北斗芯片及板卡的功能相当于电脑的CPU与主板,用于信号接收后的解调和解算。近年来,我国北斗板块制造发展迅猛,精度不断提高、产业链环节不断完善、价格优势不断凸显、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高精度OEM板卡是高精度GNSS终端设备的核心,其成本占到了终端总成本的60%以上。由于高精度OEM板卡极高的技术门槛,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掌握高精度OEM板卡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厂家主要是美国的Trimble公司和加拿大的NovAtel公司等。

在卫星导航产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芯片对于发展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导航系统至关重要。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已基本形成,国内企业近年来致力于研制出自主板卡,并逐步投入使用,性能匹敌的同时价格却仅为进口板卡的一半左右,提高了公司自身的议价权,也大幅降低了北斗终端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了产业链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国产高精度板卡销量已占国内市场30%以上,并已出口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个

2.1.3北斗天线:国产化率超75,充分享受自主可控政策护城河

相较于高精度芯片和板卡,我国北斗天线的国产替代率较高,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超75,国产高精度天线基本能满足相关产品对天线的需求。由于地图测绘等相关业务涉及国家机密,因此国家规定从事导航与地图相关的测量、制作和销售业务的相关活动全部要经过国家测绘的许可,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外企业的进入,因此国内地图厂商有天然的政策护城河优势。目前国内高精度接收机终端的年出货量在16万台左右,国产销量约占50%;高精度天线的年出货量约30万只,其中国产天线超过23万只,市场容量有望随北斗三号组网完成而继续放大.

2.2中游—终端和系统:产值占比大,各类终端齐开花,军民市场各不同

北斗产业链中游的终端、系统在整个产业链的产值中占比相对来说最大。从《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年,北斗产业链上游产值占比10%,中游产值占比48%,下游产值占比42%。近年来,随着北斗产业链的日益成熟,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竞争逐渐加剧,多年的市场积累使终端价格稳中趋降,市场竞争促使科技服务进一步优化。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各类应用终端已经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品类已初具规模。

北斗终端产品毛利率较高,平均在60%左右,行业应用空间大。海格通信的北斗终端被广泛用于车/船导航、应急指挥、卫星通信等领域。合众思壮的北斗移动互联终端已经应用于车载导航、公安、电力、金融、国土、城市管理等几十个行业领域;南方测绘、中海达的终端产品多被用于测绘领域。

截至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9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万台左右,专业高精度接收机终端销量突破16万台(套).

对于北斗产业链中游的终端和系统而言,军用市场进入的资质、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国内企业如海格通信、北斗星通等具有比较优势;而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以车载导航终端领域为例,汽车导航终端对功耗的要求不如智能终端产品的要求高,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精度、定位方面的优势,因此近几年国内车载终端市场呈现较快增长,目前渗透率约30%,代表性厂商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索菱股份、路畅科技等。

2.3下游—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市场化整合为快速发展关键

北斗系统下游的集成及运营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作为与北斗地面段和空间段的接口,有针对性地集成各种软硬件平台,服务于终端用户并收取服务费形成收入的模式。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产业开始逐步向运营服务方向迈进。

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已在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未来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运维服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用范围广且对接方式简易,这促使终端提供商向运维服务商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下游运维服务环节的快速成长。另外,由于北斗组网后北斗组网完成后总需求量略有下降,芯片、板卡、核心器件、终端设备因供给端竞争导致价格下降,中上游的占比会逐渐下降,而下游的产值预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

终端规模快速扩大提供下游市场增量空间:1)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市场对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2)“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成为一定的行业门槛,每个申请资质的运营商都有明确的区域或者行业定位,率先累积起一批客户,并由于网络效应快速地形成客户规模群,发挥规模效应;3)在终端规模效应下,运营服务的边际成本可以接近于零,从而成为企业持续的利益增长点,并提高用户粘性。因此,运营服务存在先发优势,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并具有成规模的用户的企业将占领未来北斗导航产业的制高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互联网化企业的合作将放大市场机遇,卫星运营服务将保持快速增长。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发生改变,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新的市场发展趋势。而北斗作为能够精准获取空间与时间的技术手段,未来将逐渐与其他技术实现集成与融合,在物联网、智能城市中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新时空信息网络平台。年8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同出资20亿建立“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运算,为遍布全国的用户提供精准定位及延展服务。

互联网巨头积极开拓位置服务业务(LBS),引入互联网思维将丰富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信息产业。在年的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的研究员鼓励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信息服务业巨头,准确把握北斗导航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属性,引入到互联网思维中。位置服务企业开始深入地挖掘现有客户市场,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在LBS服务的基础下首先准确定位用户位置,并在基于其当前位置下利用大数据及AI技术进行信息匹配及推荐,增加用户个性化增值服务,促进消费半径上的精准营销。

电子地图在整个位置服务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是车联网及智慧城市布局的刚需基础。导航电子地图直接影响到整个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保证导航的覆盖率、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在数据为王的时代,在免费地图的冲击下,数据变现模式困难,第三方图商在盈利模式方面比较匮乏。各大领头图商已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巨头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依靠移动流量,结合高德地图,形成“LBS+O2O”的生态系统;腾讯入股四维地图,助其继续开拓车前装市场,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小米注资凯立德,以ToB+ToC的混合型平台打造车联网生态。

电子地图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车载导航、手机和便携设备导航以及电子地图服务。随着LBS服务的不断深入,其拓展应用已覆盖社交、旅游、酒店等多个场景,移动互联网用户已习惯并充分使用“LBS服务+手机应用”所带来的便利。所以未来LBS服务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标配,而具有高精准定位性能的北斗芯片也将会是智能手机厂商的最佳选择。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成和5G时代到来,产业正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由北斗系统提供时空数据、由5G通信系统实现智慧感知与传输、由大数据实现海量时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由云计算系统实现泛在的智能化处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正逐渐完备。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北斗及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极有可能结合北斗应用形成重大商业机遇。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年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中国广电4家企业正式发放5G牌照,标志着5G商用开始。国内主要运营商与北斗公司先后成立实验室,探索北斗+5G的技术融合与商用应用: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成立“5G北斗精准定位联合创新实验室”,对5G北斗高精定位技术测试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5G技术商用和创新业务发展;2)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5G+北斗高精度定位开放实验室”,在雄安新区建立基于5G网络的地基增强站,进行高精度定位服务测试。由于北斗导航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其所涉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新的需求带动新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加快涌现。因此,市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也会引导市场的新发展

3、北斗导航系统市场分析:军民两用,强力拉动产业链发展

3.1北斗导航三大市场现状分析:应用范围扩大,市场需求将充分激活

北斗系统主要有特殊机构市场、行业市场及大众市场三大应用市场。1)特殊机构端:涉及军用、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除军用装备以外,北斗相关产品及服务在其他细分市场也获得大量部署,使得特殊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行业端: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应用、农渔及金融等行业,目前行业市场处于规模化应用发展期,未来增长速度有望加快;3)大众市场: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及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大众市场处于标配化应用启动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3.1.1特殊机构端:军警应用开创先河,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1)军用领域是北斗导航特殊应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最早由美军研发,主要用于军事战争中导航定位、精确制导、作战定位调配等任务。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国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而使用外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必将受制于人,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国防、安全生产等多领域的迫切需求。北斗一代首先应用就在我国国防安全领域,其中北斗一代注册用户中有50%是军方用户,随着北斗二代亚太地区组网完成,北斗二代率先在军队中应用,主要用于部队定位、授时,武器平台导航,指挥自动化,紧急救援等方面。

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实时提供准确的时间、定位、导航、速度等信息,为军队提供广泛的应用:第一,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军队定位服务,能够对作战单元进行准确定位,辅助军人寻找目标,从而实现战场态势监视共享。此外,定位功能也可用于搜救与救援方面;第二,北斗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保证战时同步,助力联合作战和精确指挥。通过统一军用标准时间与地理坐标系,使战区能够掌控战场上我方的即时形势,从而为战役战术层次提供决策信息;第三,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对导弹的飞行过程进行全程修正,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并且摆脱对GPS的依赖,规避风险。

军用市场有望恢复增长。-年,受军改进程影响,北斗军用相关产业的订单状况整体延后,相关企业表现不佳。随着军改影响的消除,以及北斗三号建设对军方发展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北斗产业军品相关订单有望同步加速恢复。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单兵设备有望迎来十年一次的换装机遇,北斗三号的升级也会推动相关设备的升级换代。加之近期国际环境趋于紧张,疫情的爆发使得国际形势更加恶化,加快布局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防开支将呈增长趋势,北斗的军用市场有望恢复增长,并在长期持续扩大规模。

2)公共安全方面,北斗的定位与授时服务在应急通信指挥和案件侦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了部、省、市(县)三级北斗公安应用体系框架,全国40余万部北斗警用终端联入警用位置服务平台;通过北斗警用授时,统一了公安信息网时间基准。

在应急通信指挥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各类警用设备中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比例已超过50%。北斗警用位置服务系统及北斗公安应急短报文服务系统已投入使用,为公安实战提供可视化的警力资源调度及常规通信手段失效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初步建成全国位置一张图、短信一张网的公安应用体系,形成纵向扁平化指挥调度,横向跨区域跨警种联动的综合位置资源服务能力。随着北斗导航与天通卫星、动态视频识别、快速视频检索等其他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公安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在交通违法处理、案件证据链追溯与案件侦破等公安工作中,利用北斗授时功能,在“部-省”两级公安信息通信网以及视频网内开展北斗警用授时服务,提供可视化、标准化的时间同步与监管服务,可有效提高公安工作的可靠性与精准度。该服务能够在公安信息通信网内分级实现百万台终端的授时与监管,并能够通过NTP服务,在全网开展精度达到ms级的授时服务。目前,超过11万余台公安网设备实现了时频统一的服务与监管,为基础信息的采集、情报分析和视频侦查等公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时空基准,提升了公安实战精准度。

3)在救灾减灾方面,北斗综合减灾救灾应用系统显著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功能,对各级救灾人员与车辆的当前位置、运行状态、应急活动情况等信息进行全国“一张图”有效动态远程监控,解决了灾后第一时间灾情快速上报及对现场应急救援活动的远程全天候监控。目前已建成“部-省-现场”三级平台,实现“部—省—地(市)—县(区)—乡(镇)—城乡社区”六级灾情直报与监控业务应用,按照“1+32”分布式体系架构建设成立了北斗综合减灾运营服务中心、推广北斗终端超过4.5万台。利用北斗/GNSS高精度技术实现地质灾害监测,多次成功提前预警甘肃黄土滑坡,时间精确到秒,移动范围精确到毫米。

3.1.2.产业端:示范效应带动规模化发展,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电力调度、农业渔业、气象探测、金融监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调度监控等领域。通过交通运输部、示范省两级系统建设,实现部、省、企业三级管理模式,截至年12月,国内超过万辆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余座内河导航设施、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完善了中国道路运输动态监管工作机制,形成了包括终端、平台、标准、政策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系,显著提升了道路运输监管能力,有效降低了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率。近年来中国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均下降50。

2)在电力市场方面,探索出多种“北斗+电力”应用解决方案,基本形成了稳定增长的授时、定位、短报文应用市场。各省纷纷使用北斗授时和定位功能完成了电力数据采集、电网设备授时、电力通信网频率同步、车辆监管等。

在授时方面,基于北斗共视的智能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现已成功应用于上百家电网用户中,部署各类时统终端产品及板卡余套。下一步,电力试点单位将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把电力设备的时间统一至中国标准时间,为电网广域分析的准确性、电力事件的可追溯性、电能计费的合理性提供技术保障,为中国标准时间在电力行业的全覆盖奠定技术基础。

在定位方面,截至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建设完成北斗基准连续运行参考站座、为23条国网级重要输电通道,合计70个高风险段、公里,61个中风险段、公里区域提供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形成覆盖重庆、四川、甘肃等13省市的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

北斗短报文功能还在全国多个偏远、无公网覆盖的地区的电量信息采集、应急通信保证、配电终端监测等领域实现应用,扩大了电网通信覆盖范围,提升了各省市对电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3)在农业市场,伴随智慧农业的全面发展,北斗农业应用正在从单纯的农机自动驾驶向农业生产管控和农田信息化管理方向拓展。

基于北斗双天线定位定向和高精度差分技术,实时提供农机等车辆的姿态信息,坐标信息,航向信息等,通过控制方向盘转动,从而控制农机自动驾驶行走,并将农机行走作业精度控制在±2.5cm以内。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已在新疆、内蒙、黑龙江、广西、河北、山东、陕西、湖北、安徽等省市实现规模应用,农业机械种类涵盖30-马力段拖拉机,多种插秧机以及多种收割机和打药机等。

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集成北斗定位、物联网、信息融合等技术,通过整合多源农机实时作业状态信息和生产大数据,提供农机物联网、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农机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并可通过手机APP应用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4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