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机械化对人力畜力加速替代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出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年)》,统筹推进推广应用和研发制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下,我们要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老龄化的趋势凸显、农业劳动力短缺矛盾突出和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才能为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农机高质高效发展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家诸多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农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为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注入了持久动力。
随着全区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需求的日益迫切,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机作业基础条件不优。全区还有不少村耕地存在“零碎化”问题,农机通行与作业条件有待“宜机化”改造。农机“下田难”“存放难”和“保养难”的问题在不同镇村依然存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繁昌劳动力输出还是比较多的,近年来劳动力紧缺情况突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但全区农机合作社发展不均衡,多数合作社服务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旱作区与水田区、平原地区与丘陵山区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种植业与养殖业存在领域发展不平衡;产前、产后等环节机械化程度低,高性能、智能化农机数量少。支持保障不足。相对发达地区,繁昌在财政、用地、金融等方面对农机化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农机化管理人员匮乏,导致农机试验示范、推广、鉴定、监理、培训等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十四五”时期,是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必须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加快推动繁昌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全面升级。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