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共同富裕的田野调查海盐小结以人为本
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乡村,乡村振兴的终级目标是共同富裕。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既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以及公共服务差距。浙江省在过去的时间里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有较成功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
前一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个田野调查小组到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海盐县域总面积.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6万人,东濒杭州湾,与上海和杭州距离约公里,是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交通节点和杭州湾北岸新型港口物流平台。全县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平原水网,其余为平原海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我们走访了当地几个示范点,形成了前面四篇田野调查报告,现在这里做一个小结。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6亿元,增长8.3%,五年年均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分别增长9.4%和10.3%,年均分别增长7.5%和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生产总值之比不断提高。海盐县坚持高层次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从年末的4.94:61.22:33.84调整至3.02:58.75:38.23,经济质效明显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并成功创建省级“无欠薪”县,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走访海盐时的确看到了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这里总结海盐县在乡村振兴中有哪些可以提取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其他地方实行共同富裕提供参照。
一、以人为本、人尽其用是共同富裕的根本
1.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中国农业年鉴》显示,年全国粮食亩均收益(总收入扣除生产投入费用之后的余额,未扣除人工费用、土地费用与折旧)为元,同口径小麦、稻谷、玉米、大豆亩均收益分别为元、元、元和元,这些均为国家的大量补贴之后的数据。浙江乡村人口万,总人口31.1%,农用地数量.9万公顷(.35万亩),其中耕地.7万公顷(.5万亩)(其它为园地.45万亩、林地.7万亩、草地万亩等)。人均耕地不足两亩,一个家庭辛苦耕作一年,所得收入可能不及一个人在城里打工一个月。农民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回报过于低下,完全不能获得与今天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常收入。海盐县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将不规则地与撂荒地进行集中改造,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机制,在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同时,建立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土农田,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2.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升级,提高农业产出回报
《浙江省年度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全省在农田宜机化方面,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达60.8%。根据本系列第一份调研报告,华星村多亩土地超过八成已经流转到如老许这样的六个种粮大户手里,其中老许经营1亩农田,都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华星农场的农用机械应有尽有,除了小龙虾的捕捞外,几乎所有粮食种植的环节,耕田整地、播种插秧、施肥打药、收割脱粒、运输干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只有在这样的大规模农业升级的情况下,老许一家两人一年才可以获得相对可观的收入。
但是,此处需要注意一个重要问题:获得大量集中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即使能够获得这样的收入,也是在财政大力补贴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没有补贴,盈利就要大打折扣。这一方面说明农业升级还需要更加集中土地资源以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另一方面需要防止种粮补贴可能造成的地方财政负担。已有“产粮越多财政负担越重”和“粮食大省”变成“财政穷省”报道。省级政府应该统筹全省粮食补贴,避免财政负担下移。
3.提高第一产业人均资产,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农村人口的就业分流
共同富裕的衡量要以人为本,应该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