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
廉敏
前曹镇人民政府山东德州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更好地实现玉米的规模化种植,需要积极的推广农艺与机械技术相融合的模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论述了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及机械技术相互融合的意义,分析了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和机械选用研究、以及可以选择的融合路径,并提出了玉米种植农艺和机械化发展的展望旨在促进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率的稳步提升,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机械技术;融合
引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生长势影响强,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均有大规模种植。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种植更是很多农户的直接种植经济来源。玉米的适用范围广,其可以直接食用或者酿酒、加工饲料等,因此,提升玉米种植技术,从机械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的角度科学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广大种植农户目前的期望。
1融合的意义
1.1提升基本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需要重视种植方式的转变。将规模化种植农艺和机械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还能减少生产资料浪费、保证食品安全,因此保障农机作业的基本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相应的生产成本,对于机耕人员,还可以实现科学统一的管理,确保增产增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农户的经济收益,促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1.2 逐步的提高社会效益
将农艺和机械技术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可以有效缓解部分地区或者年份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大量机械化的运用可以将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多余的劳动力可以实现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从事传统种植的人数下降,为推广其他先进种植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3对环境效益的积极影响
农艺和机械技术相互融合可以实现玉米秸秆的有效还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而造成大气污染。玉米秸秆中的多种有机物可以作为土壤有机物,保证霉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提升土壤肥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和机械选用研究
玉米属于北方的种植农作物,其对生长环境和土壤有着极为重要的要求。此外,玉米对土壤的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在很多土壤种植中,土地的肥力、种植土营养成分对其种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分析玉米规模化种植的农艺要求如下。
2.1选取规模化种植地
地块选取对农业种植后期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针对规模化种植的特点,建议选择地势平坦、耕种深厚的土地;针对土壤肥力强的特点,建议选用的地块也应当具有连片种植的特点。整地时,农业机械的选取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予以分析研究。针对玉米的生长特性和机械化播种的技术特点,建议优先选用大中型的动力机械设备和复式耕种机械;若选用的地块条件允许,也可以选用大中型的动力耙联动机械;针对部分玉米选用的品种为免耕玉米,建议选用深松灭茬整地设备。一般建议耕种深度控制在地下15~30cm,清理杂草后再进行施肥、碎土等工作,建议春季耕种。
2.2播种机械
农艺结合生产中,播种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艺生产流程。玉米播种可以采用免耕播种机耕种,播种时应保证玉米株间距离均匀、覆土高度一致,以便于后期的田间管理和机械收割。播种的玉米品种应当根据种植的地域环境和种植成本予以选取。选好品种后可对玉米种进行机械包衣或泡药处理,选择合适的环境播种。在规模化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大多可以采用多行玉米播种或者是玉米免耕机播种,这种播种的优势在于提升配套动力;若种植规模不大,可以采用二行播种模式,该方式可以满足玉米生产的多种需求,也能够实现一次性全面播种,对降低玉米播种发芽率影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和农机配合时需要调节播种行距,以保证玉米出苗后避免受到机械交通碾压的影响,减少植株间的营养竞争。建议将行距控制在55~75cm,在提升整体规模化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后期联合收割质量[1]。
2.3田间管理
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的主要功能有机械化耕种、机械化追肥以及机械化去杂草和机械化灌溉。
2.3.1耕种阶段
机械运用要结合玉米的生长客观需求,避免玉米出现板结的问题,更要适当控制环境和温度,及时清除玉米的肥水、杂草争夺光照的问题,最终能够为促进玉米耕种质量、提升其发育奠定基础。
2.3.2追肥阶段
种植人员应始终坚持苗弱多施的原则,先根据土壤的营养成分进行追肥,了解土壤中缺乏哪种营养元素,通过追肥的方式进行补充,但是此阶段需要注意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并进行相应的底肥施加。
2.3.3机械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红蜘蛛、玉米螟、地老虎等,常见的防治手段是以农药进行控制。喷洒农药大多在机械翻耕和中耕施肥环节,药量需要因地制宜选用,切不可过量使用农药[2]。
2.3.4机械去除杂草和灌溉
去除杂草和机械化灌溉对玉米种植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杂草会争夺玉米生长的营养,甚至带来病虫害。建议在玉米播种后采用除草剂,预防并抑制杂草的产生,规模化玉米种植多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喷洒除草剂,其喷洒浓度和密度需要结合玉米种植的行距和机械活动范围进行计算控制。一般而言,土壤中的含水量越大,除草剂所发挥的效能就越高。目前机械化灌溉的方式主要有固定式滴灌、渗透灌溉、微灌等。指针式移动喷灌机在玉米种植中也较为常见,多适用于高温环境。
2.4玉米收获机械设备的使用可减少传统玉米种植收割的难度
大多玉米种植户采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该设备的收割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但是用途单一,不适合多场景使用;收获机割台机有青贮型、秸秆集条收集型等多种类型,该收获机的动力强,但是设备通用性差,其收割行距多固定在55cm左右,为了保证其收割效果,需要购买人员做好设备配置管理,预防后期出现适配性问题;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属于改进的玉米收割机械,其可以和常见的拖拉机运输工具联用,采用正置式、侧置式2种收获方式[3]。
3存在的问题
3.1种植规格多种多样,机具难适应多种作业规格
各地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不同,种植规格多种多样,作业装备无法在多种规格下正常作业,规模经营组织为了获取更多订单,不得不购置多种动力和型号的作业机械,以完成不同规格的农田作业,大大增加了运营和维护保养成本。初步分析,由于种植规格的多样化,至少造成13以上的农业机械重复购置。在某区,由于种植规格不统一,机械耕作和播种时不能破坏畦埂或跨畦作业,机组有时须在不满幅情况作业,才能完成单户作业量,造成机械作业幅宽不能充分利用,降低了机组作业效率,甚至破环机组作业平衡,导致作业质量变差。
3.2技术应用不到位,作业质量参差不齐
某省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易到难和从关键环节到全程生产不同阶段,缺少作业标准和作业要求,缺乏作业质量信息化监管手段。规模经营组织仍然需要通过传统的人力监管方式运营土地,加之农业技能人才匮乏,在关键作业季节,经营主体普遍用工难,用工成本达到~元d,很难严格要求机手作业质量,造成了目前小麦玉米生产各个环节衔接欠科学,机械作业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作业效果、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4]。
4融合的路径
4.1 需积极落实相关的准备性工作
播种前,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市场条件选择种植品种和地块。尽量选择宽敞、平坦的地块种植,避免山区等复杂地形影响农机作业效果。玉米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有不同的特征,在选择农机类型的时候,应依照相应特征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根据栽种密度选择最适宜的深耕机械。但无论是哪种机械,均需要在使用前划出一小片区域做先期试验,在实际种植中不断加以调整[5]。
4.2 农艺与田间管理机械技术的融合
借助机械化的中耕手段,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以及肥料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有效的促进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合理地运用中耕技术可以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土壤板结、确保土壤肥力,合理运用杀虫剂还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给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施肥时应根据苗的生长情况酌情追肥,苗壮要少施,苗弱要多施,磷肥和钾肥需要一次性施完,氮肥则需要分期施加。
4.3 农艺和田间收获机械技术的融合
收获阶段可使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这种收获机通常有3~7行,结构相对紧凑,适应性较强,入地较为便捷,转弯的时候更加灵活,移动转场十分迅速,工作效率极高,具有十分优越的综合作业性能。在玉米种植规模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全程推广机械化作业成为一种新趋势。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和相应的机械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有效节省种植成本、解放一定的劳动力、优化农田环境,对构建环保型社会至关重要[6]。
5玉米种植农艺和机械化发展的展望
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其种植技术也在近年来得到了优化和推进,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是,我国玉米种植产业技术化和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运行阻力,如很多农户对农业种植技术优化和生产认识不全面,导致玉米种植体系建设中存在技术集成化和分值运行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满足于现代的农业种植现状,缺乏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深化,最终导致玉米种植综合效果不明显。针对此,如何全面提升玉米种植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全面优化其种植效果,成为了当代农业种植管理的重点。建议相关单位针对玉米种植农艺和机械化生产进行以下优化[7]。
5.1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规模化种植技术培训,引导基层群众、农户纷纷参与到农业种植技术革新产业战中,在玉米种植中要打破传统看天种植的思想,积极培养和培训现代技术人员,提高农户培训力度和管理水平,构建人才阶梯计划、区域农业经济生产计划,加强和进一步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思想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建设路径,在不断提升和优化农业种植技术时,要更加注重信息科技的运用,不断优化战略思维建设和战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为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5.2科学防治病虫害
做好病虫害科学防治管理控制,借助物理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的副作用及不良影响。
5.2.1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此方法虽然可以有效辨别和清理害虫,没有副作用,但该技术尚不成熟,还需要继续优化。
5.2.2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随着用药量的变化和药品品质的交替,害虫可能逐渐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计算和确认用量及用药范围。
5.2.3生物防治
该技术是近些年来使用最多的技术,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生物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特性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例如通过对昆虫的新陈代谢或交配特征进行干扰和阻隔,以控制害虫的繁育和滋生,在害虫的幼虫阶段或生育阶段就加速死亡。
5.3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化推广势必会代替手工农业生产的大热潮。规模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推进,有力促进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在机械化背景的综合运用下,为了全面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相应的种植、生产技术人员要坚持提高农作农艺生产要求,不断创新实践,坚持将规模化玉米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技术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全面控制农机生产成本,为解放农村生产劳动力、实现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正面临改革,基层农业种植单位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计划和措施,坚持推进生态环保种植产业发展,在具体的种植项目中,要积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科学选用种子品种,做好配套的农业机械化耕种、追肥、浇灌和收获等工作,最终为营造一个经济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玉米种植产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烽.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方向[J].种子科技,,38(17):-.
[2]王伟.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研究[J].新农业,(15):9.
[3]胡晓红.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分析[J].乡村科技,(05):96-97.
[4]闫宏伟.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分析[J].河北农机,(12):25.
[5]鲁葵.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06):.
[6]徐雪莉.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经,(09):-.
[7]辛菲.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07):12.
投稿邮箱:xfd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