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山东给农业插上科技的

发布时间:2022/12/9 20:04:10   

[新闻页-台海网]

“大豆‘齐黄34’我种多年了,不但产量高,而且适合规模化种植,具有底荚高、不炸荚两个特点。”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齐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宝说,他之所以对齐黄大豆“情有独钟”,是缘于科技的魅力,今年该大豆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

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东省农科院)视察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年11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智能化温室了解农业科技创新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9年来,山东以此为遵循,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强化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不断创新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翅膀”插向产业链:藏粮于技一粒种子创造纪录

大豆“齐黄34”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大豆,耐旱耐涝耐盐碱,适合机械化生产和带状复合种植,以亩产.45公斤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

年10月,正值大豆收获季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调研,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总书记用手捻开的那一颗颗豆粒,就是我们培育的‘齐黄34’。”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说,去年,“齐黄34”在东营盐碱地实打验收亩产.6公斤,实现了大豆在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突破。

“我们现在注册了‘齐黄’系列豆制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该系列豆制品因其独特的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刘宝喜滋滋地说,“齐黄34”推动了合作社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从种植到餐桌的产业化发展。

年10月,“齐黄34”在菏泽市东明县实打.45公斤,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山东省农科院供图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优质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新品种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取得新进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前种粮食挣钱少,大家不愿意种。现在有省农科院的好品种‘济麦44’,合作社科学管理、规模化经营,村民们种粮积极性高涨!”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村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萍说,合作社非常认可这个品种,产量不低,粮食还卖价高,为农业生产打开了新空间。

年,合作社种植“济麦44”1万多亩。“今年小麦长势良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张萍自豪地表示。

此前,“济麦22”曾创造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连续9年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至今已累计推广3.3亿亩,全国利用其为亲本育成的审定品种多个,为全国小麦增产及新品种培育立下了汗马功劳。

“济麦44”是山东省农科院继“济麦22”之后,自主培育的超强筋小麦新品种,今年6月9日,以亩产.72公斤的成绩刷新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有力解决了强筋小麦商品粮依靠进口的“卡脖子”难题,一经推出就受到加工企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8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