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三次产业的关联结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
三次产业相关结构的关联
一、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
投资结构是投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之间的分配比例。投资不仅是构成现实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投资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分布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因此,投资结构影响着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对投资结构的衡量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投资流向来确定其结构关系;二是从投资结果来确定其结构关系。
1.投资结构扩展了现有产业结构的存量规模。投资使各产业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或实物。这样,产业之间会产生互为引致的需求,调动了现有产业生产能力的发挥。同时,资金在现有产业组织内部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现有产业的生产能力。
2.投资结构改善了现有产业结构的存量结构。投资使各产业的原有的生产要素与新增资金发生了全新的组合,从而改变了现有产业间的生产能力的结构状况。同时,在各产业间的投资,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从而导致产业内技术水平的改善和资源转换效率的加强,造成了产业间投入产出格局的改变。
因此,投资是对产业再生产过程的资源投人,投资结构对业结构的变化起推动作用,同时,投资又是来自于现存产业的品产出,投资结构又受现有产业结构的制约。
(1)投资结构受制于现有产业结构的产出构成。投资是对有产业的产出进行生产条件的分配,因而,产业进行投资的过急就是现有产业的产出在产业间分配的过程。现有产业提供的机差设备、建筑材料和生产工艺的状况,是实现产业间投资结构的质基础。
(2)投资结构受制于现有产业结构的存量构成。存量结构-般是产业结构的主体部分,生产要素在现有产业的既定组合规定了不同产业的技术特征。因而,现有产业结构的生产能力形成是与不同产业的资本构成相联系的。产业之间的投资结构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现有结构存量所要求的资金规模壁垒和要素组合比例。
二、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反映了一国人力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状况。人力资源产业分布的本身反映了产结构的生产能力。然而,综观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结构的变化往往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互为制约关系。
1.就业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的收益水平。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之间收入存在着相对差别,而且各产业目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同样存在着优劣差异。这种不同产业之旧收益水平综合差异,对就业人员具有不同吸引力,就会形成产少结构的就业导向。当就业人员的实际收益与实际成本之差局丁术预期收益时,就业结构才会在产业间发生真正的变动。
2.就业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的要素构成,不同的产业具付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因而,不同的产业对就业人员具有不同的系质要求和吸收能力。这反映了产业之间的要素构成的差异。对就业人员吸收多而要求低的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就业人员吸收少而要求高的产业往往是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业。这样,就业结构反映了三次产业之间要素密集程度的变化。
3.就业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的生产效率。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一般而言。在同样产业规模下,生产效率低的产业对就业人员吸收能力弱,生产效率高的产业对就业人员吸收能力强,因而,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生产效率的排挤效应。这样,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之间生产效率的差异。
就业结构在反映产业结构状况的同时,也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各产业的就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产业内部要素组合的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得到了有力支持。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的富余,则可改变产业结构的有机构成。因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推动,互为印证。
三、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是指先进程度不同的各种技术之间的质的组合与量的比例关系。从本质上讲技术结构在同一产业内反映了资源的组合方式,在产业间反映了资源的转换关系。
综观经济发展的历程,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程度直接关联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制约着技术结构的演变。历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革总是以技术结构变革为先导,而历次技术结构变革又都是以相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而告终。
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不仅在变化时间、兴衰强度上具有相关性,而且在结构的演化进程上紧密相关。任何技术结构都包含有尖端技术(自动化和智能技术)、先进技术(半自动化技术)、中间技术(机械化技术)、初级技术(半机械化技术)和原始技术(手工生产技术);而且不同时期各种等级技术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与技术结构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应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各自产业所占的份额不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
1.五种类型的技术结构与五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一一对应的,而且技术结构特征决定产业结构的特征。因此,以手工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的;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是知识密集型的。
2.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都是不断由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方向演化,而且各对应要素在质(要素水平)和量(要素比例)两个方面均具有相关性。图6-3中,当技术结构演化程度为的结构状态,则产业结构决不可能演变到的结构水平,也不可能是的结构水平。因此,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知识密集型演进的过程,也是产业技术结构水平提高的过程。
“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这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处地位的变化。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分别反映在劳动力结构、产值结构等方面。
一、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趋势
随着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这不仅可以从一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中得到印证,而且还可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同一时点上的横截面比较中得到类似的结论。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小,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大;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小。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必然会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换。
《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在年至年世界经济普遍增长的情况下,发展水平不同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类型,其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都呈现出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都有所下降,低收入国家或地区下降了5%,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下降了19%,发达国家或地区下降了11%。其中,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下降得尤为明显。
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都有所上升,低收入国家或地区上升了1%,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上升了11%,发达国家或地区上升了14%。其中,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得尤为明显。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或地区的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提高了4%和8%。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比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空前发展,极大地吸引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其转移,从而形成劳动力产业分布的“三、二、一格局。
《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同时显示,在进行同一时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类别横向比较时,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比重也存在着向“三、二、一”演变的超势,从年和金时点横向比较分别观察到,一国经济处任低收人所段,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占绝对地位,而一国经济进入高收入阶段时,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位居第一位。
一国经济从低收人到高收入的公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大约下障厂60%,第二产业的动力比重上升了约20%~30%,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上升雨迅猛,约为30%~40%。这些充分证明,随看人均国民收人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第三产业对劳动力转移吸引力最大,而形成劳动力产业分布的“三、二、一格局。
二、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
一般在工业化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以食品纺织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饮食、商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较小,因而,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呈现出“一、二、三的需求升迁,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格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社会消费的份额迅速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随之变化为“二、一、三或“二、三、一的格局。进入工业化后期,以金融、保险医疗、教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迅速软化,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随之演化为“三、二、一的格局。
《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显示,年至年,发展构,都呈现出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表现在低收入国家及地区的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17%,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11%,升了6%,其中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比较显著,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6%,其中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比较显著。
因而,低收入国家及地区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一,二,三“转换为年的“二、一、三”低演化为“二、三、一“低收入国家及地区在年和年的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属于向“三、二、一“演化的过渡炔杰,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的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始终呈现出“三、二、一”的状态,但其内部构造有所变化,即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上升,而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趋缓。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也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但产业结构软化的趋势非常迅猛。在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猛上升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时趋于下降。因此,从不同收入的国家类型的时间序列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而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先升后降。这必然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演化为“三、二、一“。
《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同时显示,在进行同一时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类型横向比较时,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次序也存在着向“三、二、一演变的趋势。对年年和年三个时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人均的入较低的国家及地区,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与此相反,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
对年、年和年三个时点横向比较同时发现,一国经济从人均低收入进入到人均高收入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会持续上升,而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会先升后降。综合横向比较分析结果可知:一国经济发展从人均低收入到人均高收入水平的过程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次序必然由“一、二、三演化到“三、二、一的结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