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中国南方农业怎么没办法实现机械化,为什么
我国南方的农业并不是不能实现机械化,而是难以向北方这样实现大面积的机械化,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地形、地势、人均耕地水平这几个因素限制。
我国的地形是典型的的西高东低,从十万大山的广西到云贵川高原,再至山水秀丽的江浙地区以及地形较为复杂的安徽、湖广等地,都有着各自的地形、地势特点。但是,这些特点也对这些地区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制约作用,也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地形和地势的限制。我们从媒体、电视上可以经常看到南方地区比如云贵川、湖广等地农村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什么平地,都是在山区相对平缓的地方进行集中的居住。有的地方甚至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条件而建设相应较有特色的建筑物,比如说吊脚楼也是如此。而这些地区的农田呢?也是如此,格田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但是就是找不到一块大面积、地势相对平缓、交通相对方便的农田。为什么?就是地形和地势的限制,导致农业运输的不发达、农业生产的不发达以及机械化的不发达。可在农田作业的机械比比皆是,但是在这些地区农机的运输和流动都难以实现的话,还怎么实现当地农业的机械化?
还有一点是人口的限制。南方地区的人口要比北方的黑吉辽、内蒙以山西、陕西等地的人口多很多。但是,南方地区的有效耕地数量却比较有限,这也就意味着在南方人均耕地数量非常的少,与北方地区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劣势。人口多、耕地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限、地形和地势还比较复杂、气候又湿润多雨,自然会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普及与提高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如果这些地区真的能实现人均耕地几十亩的话,我相信会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普及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还有一点则是南方地区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以老年,年轻人都外出打拼了。在人口红利不能完全体现的情况下,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普及率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还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