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生物经济的时代价值及前景展望
■姜江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以来,全球生物技术突飞猛进,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持续升级,社会各界对生物经济空前重视,生物经济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与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相关的战略政策和规划,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发展生物经济纳入国家战略政策的主流。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生物经济演变的总趋势?如何在生物经济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
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生物经济时代开启了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之后,又一个划时代并且影响深远的文明阶段,展现出与信息经济时代迥然不同的全新景象。生物经济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认知方式乃至能源保障、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
趋势一:生物经济勾勒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美好蓝图。
当前,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生命科学逐渐成为继信息科学之后世界科学研究最为活跃领域。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和医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接近自然科学论文总数一半,《科学》杂志年发布的十大科学突破中,有七项与生物技术有关。全球研发百强企业中,生物医药行业占近三分之一,排名第一。
近年来,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通用技术快速发展,其开发成本正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下降,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带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生物经济美好蓝图跃然在目。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向医药、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渗透应用,为人类解决疾病、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引领作用。随着再生医学、细胞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加快应用,人类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将被攻克,有效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延长人类预期寿命。育种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表型组学等跨领域技术加快融合,将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改善生态环境。生物合成法、生物基材料等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制造产品在未来十年将逐渐替代约三分之一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将为人类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修复创造更好条件。
趋势二:生物经济或将成为未来大国科技经济战略核心内容之一。
伴随生物经济时代加速演进,一些发达经济体纷纷颁布实施顶层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例如,德国继年11月发布《年德国生物经济战略研究:通往生物经济之路》后,年1月又发布新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欧盟先后于年2月发布《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和年10月发布《欧洲可持续发展生物经济: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美国继年4月发布《国家生物经济蓝图》之后,又陆续发布工程生物学、医疗创新政策等专项法案以及《为未来生物技术产品做好准备》《美国生物经济发展建议:最大限度支撑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保护生物经济》等战略文件。
正如年11月德国生物经济理事会发布的《生物经济政策:七国集团战略概览与分析》中提到:“近年来,生物经济的实用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生物经济政策已成为全球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各国依据本国资源、技术和产业储备等,开辟了生物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和政策手段。比如,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国家主要结合本国生物资源禀赋、能源供给特征和工业转型需求等,确立了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点领域生物经济发展策略;年,美国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预算已占非国防研发投入近一半。可以预见,在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经济将成为大国科技、经济竞争的主战场,未来世界各国围绕生物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趋势三:生物经济将赋予国家安全新的内涵和使命。
伴随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神经科学等前沿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国家安全已突破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同时,国际生物安全形势严峻,生物武器研发屡禁不止,生物战的威胁依然存在。针对特定种族群体的“人种武器”“基因武器”具有致命性和传染性强、杀伤面积大、危害时间长且发现难度大等特点。据统计,全球已有20-30种可作为现代生物战剂的病原体微生物、毒素。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连发生,全球累计经济损失达到数万亿美元,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技术滥用、生物恐怖、实验室生物安全漏洞、基因资源流失等现象并不鲜见。国际上围绕生物资源跨境流动、生物技术跨境开发及应用的争端日益增多。年9月,美国首次发布全面解决各种生物威胁的系统性战略《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提出增强生物防御风险意识、提高生物防御单位防风险能力、做好生物防御准备工作等五大目标。在当前生物安全领域新背景新形势下,各国和地区需要加紧布局发展生物经济,提高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的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国家安全体系,以期有效防范生物威胁、管控生物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共同支撑全球安全治理现代化和人类长治久安。
国际培育发展生物经济的做法和经验
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生物技术开发和推广就已高度重视,方式手段上经历了从对生命科学领域着力培养,到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推广,再到当前将生物经济作为并行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新经济形态,从供需两端全面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生态环境。有关做法在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10年间尤为明显。
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底层平台通用技术成为热点。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布局前沿引领技术,增强颠覆性创新,积极抢占生物经济领域战略制高点。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具有通用性、平台性的底层技术,成为各国加大研发投入的重点。
基因组学领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年5月启动“AllOfUs”项目,计划未来10年开展万人基因组测序;英国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展万人基因组测序;欧盟计划未来3年完成对欧盟地区万人的基因组测序。
合成生物学领域,美国、日本、欧盟、意大利、俄罗斯的相应战略规划中都将基因组编辑作为重点技术之一;在美国年发布的《生物经济行动:实施框架》中,提到的多个新研究领域都应用了合成生物学技术;英国相应生物经济战略中明确要支持工业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其作为平台技术,在更循环、更绿色的生物经济中实现应用;新加坡专项资助合成生物学研发计划。
生物存储和计算领域,微软公司实现全自动DNA信息存储,突破DNA存储技术走向商业数据中心的关键步骤;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低能耗类脑“人造突触”,实现运算、存储同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发出以DNA为存储介质、可在几乎任何物体中存储信息的技术“万物DNA”。
强化生物技术更好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顺应生物经济时代生物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特征,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面向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医”“食”“美”“安”等重大需求,部署生物经济发展重点。
美国生物质研究与开发理事会(BRD)在前期纲领性文件《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指引下,于年3月发布的《生物经济计划:实施框架》指出,下一阶段国家将面向能源、农业、工业等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求,聚焦先进的藻类燃料系统、基因编辑、生物质转化和碳循环等领域。
加拿大于年5月发布首个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加拿大生物经济战略——利用优势实现可持续性未来》,指出要进一步最大化生物质和残余物价值以实现自然资源有效管理。
年7月,欧洲生物产业协会(EuropaBio)发布《生物技术工业宣言——重振欧盟生物技术雄心》,确认要以创新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和地球为宗旨,提升欧盟生物技术工业竞争力,呼吁欧盟决策者重新建立一个更为健康、更高资源利用率、由生物技术驱动的欧洲。
日本发布的《生物战略——面向国际共鸣的生物社区》战略中明确,将重点发展事关医、食、住、能源等相关的九大领域,包括:高性能生物材料,生物塑料,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有机废弃物和废水处理,健康护理和数字医疗,生物医药与细胞治疗,生物制造、工业与食品生物产业,生物分析、测量和实验系统,木质建筑和智能林业管理等。
确保部门间统筹协调体制机制顺畅。
从过去几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等顶层设计看,生物经济涵盖领域众多、涉及扶持和监管部门复杂、对公共政策以及体制机制协调性依赖程度高等特点已经得到共识。各国高度重视通过增加部门间统筹协调性确保生物经济繁荣于顺畅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生态中。
年5月,美国国会关于工程生物学研究的新提案指出,联邦政府部门要持续加强与国防部、农业部、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等部门的协调。
德国年新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提出,政府将任命一个独立的、成员广泛、跨界联合的咨询委员会机构,确保在多个相关团体参与下,提出多项目标、实施计划并落实具体建议。
英国由商务、能源、工业等部门联合发布报告,由政府、产业和研究部门共同推进生物经济转型。
此外,民间智库、金融机构等产学研单位也是积极构建完善生物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例如,年4月发布《美国生物经济:为灵活和竞争性的未来规划路线》报告的美国施密特未来智库(SchmidtFutures),即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工智能和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前谷歌首席执行官EricSchmidt发起。这一智库于年10月成立合成生物和生物经济工作组,成员主要由物理、伦理、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创新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家、行业领导人和生物技术联盟的领导者等组成。
持续加强生物经济相关决策的公众参与和舆论引导。
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不同,生物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场效率革命,更事关人类生命本体的改造进化,与自然万物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决策部署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例如,在公众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