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机器人成了农场的

发布时间:2025/2/23 16:29:15   
本报记者周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正加快步入农业自动化时代,追求农业智能化、轻量化、精准化、清洁化,而农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我国目前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农业机器人。无论是建设智慧农业,还是发展无人农场,农业机器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农业机器人的应用,有望实现农耕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环节自动化。“‘机器换人’时代已是过去‘,机器变人’时代悄然来临。未来,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机器人的能力将超乎人们想象。”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主席团执行主席甘中学在3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主智能机器人、网络协作机器人、云化机器人将是包括农业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行业三大发展方向。人机协同能力将进一步强化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亿元,预计年将突破1.26万亿元。抓住数字技术机遇,快速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曾表示,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劳动,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工劳力不足、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在未来的无人农场中,再也看不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场面,而是各式机器高效、有序地工作。和传统农业相比,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未来农业将是集约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的高效农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生产方式变革。农业成了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农民将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再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今年3月对外发布的《新形势下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白皮书中透露,大量智能机器人将在粮食行业各环节得到普遍应用,例如粮面平仓机器人、仓库自动搬动机器人、库区寻根机器人以及RPA财务机器人等,将进一步强化人机协同能力。白皮书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各类智能机器人的普遍应用,机器人作为企业的新员工,打造人机结合的新型员工队伍将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需要从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作业数字化、企业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和产业体系生态化等方面,加大数字化的创新实践。“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从业务发展、管理变革、人员赋能到业务创新的一次变革。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获取数字运营能力。”浪潮智慧粮食方案总监裴广恩介绍,数字运营能力主要体现在共享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组织能力,提供人机协同能力。基于数字化底座,面向粮食收储、粮食加工、粮食物流、粮食贸易、产业园区等领域进行数字化应用的能力。以机器人来破解“谁来种地”的发展瓶颈据统计,我国有2.87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务农人口的匮乏问题,间接影响了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引入机器人巡检,可极大缓解现场管理人员匮乏的难题,同时强化远程管理和监控能力。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机器人成了农场的“新农人”。在去年10月江苏常熟召开的年农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高技术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每年约有万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而这个空缺需要由农业机器人来填补,从大田农业到设施农业,其作业的整个环节都需要机器化。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