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征求

发布时间:2025/6/6 15:24:09   
北极星大气网讯:日前,长沙发布《长沙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长沙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征求意见稿)年04月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年,长沙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8h)、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分别为57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7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微克/立方米、1.3毫克/立方米,PM2.5及O3分别超标0.34倍和0.07倍。相比于年,年PM2.5、NO2、O3分别上升2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年,长沙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5.3%,污染天中以PM2.5、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为42天、47天,占比99%,相比于年,年优良天数比例减少6.6个百分点,污染天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减少了2天,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增加了30天。整体上看,近年来,长沙市空气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大气SO2、NO2、CO平均浓度均大幅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是长沙市最为主要的大气污染因子及超标因子,同时臭氧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近两年来也存在显著威胁,需要有效预防其超标风险,减少其导致的空气质量污染天。(二)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污染成因1、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根据长沙市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研究结果,年全市SO2排放总量为1.1万吨、NOX为6.6万吨、CO为12.6万吨、PM10为6.9万吨、PM2.5为2.5万吨、NH3为3.1万吨,人为源VOCS为6.0万吨。其中,SO2的第一大排放源为工业锅炉,贡献率为56.3%,其次为工业过程源和电力热力行业,排放占比分别为14.3%和10.2%;NOx主要排放源为移动源,其中道路移动源(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工程机械等)排放分别占51.0%和24.2%;PM10和PM2.5第一大排放源为扬尘源,占比分别为63.2%和43.8%,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均占扬尘排放的50%左右,PM10和PM2.5第二大排放源为工业过程源,排放占比分别21.5%和22.1%,生物质燃烧源和餐饮油烟源PM2.5排放也较明显,分别占总排放的14.0%和9.2%;VOCs主要为溶剂使用源排放,占比为63.1%,其中非工业溶剂使用源排放占36.6%;NH3排放主要集中在农业源,包括氮肥使用和畜禽养殖排放,排放占比达88.4%。2、大气污染综合成因。基于长沙市年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年长沙市本地排放、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和背景浓度对PM2.5年均贡献分别为63.7%、19.1%和17.3%,本地排放中,扬尘源、移动源、工业过程源、农业源、生活和商业溶剂使用源对PM2.5的贡献分别为26.7%、20.3%、16.1%、11.8%、11.4%,其他污染源贡献相对较小,近两年来,长沙市扬尘精细化治理程度越来越高,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可以预见,扬尘贡献率正逐步下降,而移动源贡献将进一步凸显。长沙市年PM2.5组分构成模拟结果表明,一次PM2.5组分占比约为42%,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和铵盐占比总计为58%,PM2.5二次来源凸显。长沙市PM2.5达标约束条件下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估算表明,与年相比,长沙市一次PM2.5、SO2、NOx、NH3排放分别超出允许排放量34.5%、36.5%、48.8%、24.5%。(三)面临的主要问题1、长沙市大气复合污染愈发凸显,颗粒物二次来源影响加大。近年来,长沙市PM2.5/PM10比值持续走高,从年PM2.5构成模拟结果上看,二次组分占比达58%,且近两年来,随着扬尘等主要一次排放源的精细化治理程度上升,PM2.5一次排放将持续降低,由NOx、SO2、VOCs、NH3等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污染严重秋冬季节,颗粒物二次来源将愈发凸显。另外,近年来,长沙市O3污染逐年加重,其造成的污染天数大幅上升,O3主要由VOCs和NOx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由于其形成机理复杂,控制难度大,给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带来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PM2.5和O3浓度达标,必须持续有效强化颗粒物一次来源(扬尘、烟尘)及复合污染气态前体物(NOx、VOCs、SO2、NH3)的协同减排。2、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明显,联防联控迫在眉睫。长沙市年PM2.5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市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占比接近20%,加上远距离污染物传输影响,污染传输对PM2.5的影响可达30%,长沙市气团来源及潜在源域分析也表明,在受北面经湖北近距离或经湖南南部近距离传输气团影响下,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因此,为使长沙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目标,除加强本地污染源控制外,同时需注重与周边区域的协同防治,制定合理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动方案。二、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一)大气污染防治机遇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年,长沙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增加至54.75%,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下降至42.35%,产业结构已从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移。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1%,金融、物流、商贸、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3D打印等产业年均增长50%以上,机器人、大数据、智能驾驶、虚拟现实等产业加速起航,长沙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拥有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和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9个省级产业园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9.2%。2、能源“双控”效果持续提升。近年来,长沙市严格落实《节约能源管理办法》以及省、市节能减排要求,不断加强能源管理、能源执法和节能服务,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纳入全市“一票否决”指标。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年长沙市单位GDP能耗0.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用能结构不断优化,年长沙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耗量分别为.2、.6万吨标准煤,比年分别减少66.2、27.4万吨标准煤,其中,重工业行业能耗增速同比下降9.1%,轻工业行业能耗增速同比下降27.2%,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同比下降11.7%。新型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能耗行业结构转型提供了契机,年汽车制造业能耗同比增长7%,消费量占全部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能耗增速同比增长4%,消费量占全部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7%。3、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出台《长沙市“强力推进环境大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年)》总体方案及12个专项工作方案,实施“六控”、“十个严禁”等综合措施。一是全面推进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了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及运输过程扬尘的监管能力。二是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推动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实施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是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四是加快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从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源治理、交通源治理、生活源治理、农业源治理以及健全管理体系等方面,推进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五是深入管控面源污染,全面整治餐饮油烟污染,严禁秸秆和垃圾焚烧。六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开展大气污染特护期防治,逐步完善了应急减排项目清单管理和错峰生产、停限产工作。随着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及精准治污能力的提升,长沙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下降明显。4、公众环保意识大幅提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公众对享受优质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公众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已成为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5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