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什么是战争战争什么时候来临

发布时间:2023/2/7 17:29:30   

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争。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战争是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与最暴力手段。

从战争的定义看,战争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内战与国战。内战,即国家内部,各政权之间的战争。国战,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它类型的战争,如雇佣军集团发动的战争,或者宗教组织发动的战争,这两种战争不是政治行为,仅仅是通过军事手段获得经济收入。对于国家而言,这两种战争是属于集团犯罪。

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就属于集团犯罪。其发动战争的方式,不带有任何的政治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宗教组织者是罗马教廷,参与战争的都是雇佣军集团。

其征兵方式是以红衣主教为核心,以赎罪券充当货币物资,在西欧文明圈各国招募兵员。兵员是什么素质,多大年龄,要不要训练,要不要提供后勤,这些罗马教廷都是不管的。战争能不能取得胜利,要进行什么样的战争任务,这些罗马教廷也是不管的。

罗马教廷仅仅只管兜售赎罪券,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儿童十字军东征最能说明十字军东征就是一场罗马教廷的集团犯罪。一群儿童从西欧文明圈各国招募而来,还未到达战场,就因为缺衣少食,冻死饿死了一半。最后还是被有良心的红衣主教发现,将剩下的儿童十字军全部遣散了,不然的话,上战场连炮灰都算不上。

一切战争在本质上都是掠夺,战争爆发的四个根本需要是:民生需要、生产需要、财富需要、安全需要。当文明中心的人口增长率快速攀升或者迅速下降的时候,就是战争来临的时候。

文明中心的人口增长率快速攀升,就意味着持续增长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资,需要求得生存与发展,这就是民生需要以及财富需要。文明中心的人口增长率快速下降,就意味着人口数量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矛盾,意味着大量的人口失去了工作,为了活下去就必须得到工作,这就是生产需要与安全需要。

民生需要,是为了输出人口,扩大版图,壮大经济体。生产需要,是为了输出技术,释放生产力,扩大文明时代的活动空间。财富需要,是为了打通对外商路,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安全需要,是为了保护赋税重地,形成国土战略防御体系。

其中,民生需要以及生产需要,是求生存的需要,这两个需要非常强烈。由这两个需要导致的战争,其规模非常庞大,基本上都是全面战争,也就是不死不休的战争。战争的结果,要么是取得胜利,求得生存与发展;要么是战争失败,在战争、饥荒中损失无数的人口。战争进行到最后,没有人了,战争也就结束了。

财富需要以及安全需要,是求发展的需要,这两个需要基本上无法满足。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对于财富以及安全的需要是没有尽头的。所以,在人类历史上,基本上每天都会爆发战争。由这两个需要导致的战争,规模小,基本上都是局部战争。

战争的结果,也是通过政治妥协而结束。而政治妥协都是暂时的,有一天突然觉得自身有实力了,妥协也就结束了,一场局部战争又会重启。由这两个需要所导致的战争,只会出现中途暂时休战的状态,永远不会结束。

对财富以及安全的需要,如果是内战,那么战争的主动权就握在那个人口数量最多的文明中心手中;如果是国战,那么战争的主动权就握在实力最强的国家手里。对民生以及生产的需要,不管内战,还是国战,只要是文明中心出现人口增长率快速攀升或者迅速下降的情况,不论实力强弱,不论是否能够取得胜利,都会引爆战争,进行赶死式攻击。这样的攻击,也被称为赌国运。

战争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最先进的国度或者文明中心的手中。内战,是一个国家内部,其文明中心与各地方的矛盾,矛盾核心是文明中心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各个地方。国战,是整个文明世界,最先进的国度与周边国度的矛盾,矛盾的核心是最先进的国度需要占据更多的地理环境进行开发。

内战:当一个国家,其文明中心的人口增长率持续攀升,其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在持续走高,且人口机械增长率超过自然增长率,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迅速崛起,走向繁荣富强。如果都在持续递减,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迅速衰败。如果都出现负数,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覆灭。

如果,只有自然增长率在持续走高,机械增长率却出现负数,则意味着内战的爆发。这样的情况,意味着文明中心要对各个地方输出人口,并通过输出人口统御各个地方。与此相对的是,各个地方的人口不再涌入文明中心,意味着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需要开发,这种需要便是生产需要。文明中心与各个地方争夺地理环境的开发权,意味着内战爆发。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内战,在古代中国,就是中央政权扫平各方割据政权的统一战争。古代中国的汉、唐、明、清四个朝代初期,就是统一战争的性质。经过统一战争后,国家迅速崛起,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文明中心的人口增长率也不断走高,从而征讨四方,走向繁荣富强。

生产需要,所导致的内战,几乎不死不休,要彻底摧毁对方的政治势力。这样的战争,十分残酷。在古代中国,西汉初期的楚汉争霸,东汉初期的绿林军与赤眉军争霸,唐明清三朝初期与各方军阀的战争。这样的战争,都是上百万大军的殊死搏杀,战死率非常高。

如果,文明中心的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在持续走高,机械增长率却超过自然增长率,内战也不可避免。这种情况,意味着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都得到开发,文明中心与各个地方都需要输出人口。都需要输出人口,这种需要便是民生需要。

民生需要下的内战,没有生产需要下的内战那么残酷,而且内战会很快结束。在古代中国,秦隋元以及民国就是这样的情况。这四个朝代,中央政权扫平割据,往往是摧枯拉朽,一场战役下来,基本上就能结束战争。因为国家需要统一,从而凝聚最强大的力量,对外扩张版图,增加地理环境。民心所向的情况下,民众会自然选择跟随最强大的中央政权,不会支持地方政权。这样的内战,一旦爆发,地方政权所属军队要么倒戈,要么就是叛逃。

例如,民国时期,仅仅是一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一爆发,整个南方就不再属于清政府。民国政府发动北伐战争,吴佩孚等割据军阀迅速败亡。以蒋介石为首的民国政府就迅速地扫平了各个地方,统一了中国。

只是,民国的情况,相比秦隋元三朝,不再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受外来势力的干涉,统一并不完美,甚至只能说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且,不是对外扩张版图,只是将外来侵略势力驱逐出去,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活动空间。

秦隋元是为了对外扩张版图,从而榨干了民力。民国则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榨干了民力。不管是对外扩张,还是抵御入侵,都是民生需要。这样的需要,非常强烈,国家首脑都是专制到了极点,无数人口前赴后继,甘愿被送上战场,成为炮灰。

如果,只有文明中心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在持续走高,自然增长率却出现负数,内战也会爆发。这种情况,意味着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无法得到开发,技术进步下排斥人口增长,从而导致了大量人口失业,并由此流入文明中心求生存。人口大量流入文明中心,推高了文明中心的生存成本,导致文明中心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文明中心无力统御各方。

这种情况的内战,出现在王朝末期。在文明中心无力统御各方的情况下,各个地方会出现各种叛乱势力。政变、起义、兵变陆续发生,中央政权需要调派兵力四处镇压。文明中心,在各个地方的人口大量流入的情况下,人力廉价而充足,制造出一片歌舞升平的幻象。

人力廉价而充足,意味着人命不值钱。为了活命,为了活得有个样子,大量流入的人口会不断尝试推翻上层建筑。流民一旦形成组织,就会裹挟百姓,铺天盖地涌入文明中心,将文明中心这个让他们活得卑微的地方给摧毁。

东汉末年、唐朝末年、明朝末年,这三个朝代的末期就是这种情况的内战。政府军与各地叛军、农民起义军进行着频繁的战争,战争一旦爆发,就是四面烽火。这种内战,与秦隋元三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有很大的区别,起义军不会割据一方、保境安民,只会四处流窜掠夺,破坏生产。

战争过后,因为文明中心被彻底摧毁,往往会陷入长期的分裂。汉朝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之后,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长期的大分裂和局部统一。明朝之后,之所以没有陷入长期的分裂,根源于明朝进行海外扩张,没有多大效果,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海外扩张的滋养,所以没有成长起来,版图并未扩大。

如果,文明中心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持续递减,则是内战过后,遭遇国战,整个国家覆灭。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因为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有多个文明中心存在。当其中一个文明中心遭到外敌入侵之时,人口会涌入其他文明中心,将其他文明中心的人口机械增长率迅速推高,从而使得这个文明中心瞬间就能拥有统御全国的力量,从而抵御外来入侵。

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在持续递减,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文明时代阶段会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向前演进,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有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会被外来入侵者所占领,并成为其他入侵者国度文明中心统御下的一部分,继而,整个国家的人口都会在新的文明中心的统御下完成全新的民族、国家、文明的塑造。原来的民族、国家、文明则覆灭消亡。

即便中国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情况,但对于这样的情况,还是深有体会的。因为遭遇入侵后,顿时就有亡国灭种的危机。这种危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大举南下,整个北方成为了鲜卑人的地盘。第二次是蒙古人大举南下,灭了金国,猛攻襄阳,剑指南宋。第三次是满洲人大举南下,灭了李自成,削发易服。第四次是日本人大举入侵,大半个中国沦陷,南北两都沦陷,南京惨遭屠城。

前三次危机,使得大量人口涌入江南这个文明中心,就在南京这个文明中心即将反攻之时,鲜卑人已经被洛阳标准化,以至于“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隋朝建立后,危机在大一统帝国出现后消散。蒙元满清,被北京标准化后,孟子成为了亚圣,关羽成为了武圣,一切都符合传统中国的上层建筑之后,南宋与南明抵抗反攻的意志消散,接着就是摧枯拉朽的统一以及统一之后的对外扩张。

第四次,南北两都,两大文明中心都已经沦陷,大量人口涌入四川,以重庆为中心,凝聚战力,节节抵抗。三百五十万四川健儿出川,为华夏凝聚战魂,竖起了战旗。中华大地,无数民众在这面战旗的凝聚下,前赴后继,向死而生。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对于中国来说,之所以会出现四次亡国灭种的危机,根源于大量人口囤积在农耕这一种生产领域。前三次危机的解除消散,得利于长江流域江南文明中心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原农耕生产遭到破坏后,可以吸纳大量的人口南下求生,为民族保留元气。

最后一次危机的解除消散,得利于成都平原这个天府之国,仅仅依靠农耕就能囤积大量的人口,在两大文明中心沦陷后,依然有能力为抵御入侵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可以说,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给中华民族不断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相比中国,许多的古老文明之所以消亡,就是缺乏生命力。例如,古罗马帝国末期,先是镇压各地起义的内战,接着是各个地方割据政权的内战,接着又是抵御北方蛮族以及阿拉伯帝国入侵的国战。一系列的战争,最终榨干了古罗马帝国,无数的古罗马人在战争中死亡。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为古罗马帝国补充新鲜的血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各种战争提供人口,古罗马帝国也由此走向消亡。

内战,引发的战争的四个需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民生需要以及生产需要是根本需要,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全国各地,遍地烟火,交战的政治势力也非常杂乱。财富需要以及安全需要则是无穷无尽的需要,引发的都是局部战争,在内战中的表现就是各地方割据政权争夺地盘。

内战爆发的根源是时代阶段演进,技术进步,地理环境增加新的内容而引发的。地理环境不增加新的内容,人口就无法增长,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内战。古代中国,之所以全部都是内战,根源于中华文明不断发展,文明社会的活动空间领域不断扩大,凡是发生战争的地区或者国度,几乎都纳入了中华文明体系之中。

其他的文明国度,往往是在战争中诞生,也在战争中消亡。民族、国度、文明,换了一茬又一茬。地还是那块地,人却不是那些人。直到今天,很多的国家,都没有办法去追寻他们民族的起源。

除了儒家文明圈各国,还能追寻历史,其他文明圈各国,只能通过考古编造历史。他们的民族、国度、文明,大部分都是起源于中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唐朝时期。更多的国度,起源都是在近代。以往的历史,都是没有史籍记载的。

国战,一般来说,都是整个文明世界,最为先进的国度,在技术进步下,需要占据周边更多的地理环境进行开发,从而引发战争。除此之外,落后的地区在学习先进国度的技术后,自身缺乏该技术能够应用的地理环境,为了输出人口,也会引发战争。

先说一说落后的地区,这种情况只发生古代,游牧部族入侵文明区域。这个情况所引发的战争,不是因为技术进步引发的,而是因为气候变化。当气候温和之时,借助广阔的草原,游牧经济这种和农耕经济一样单一的生产方式,能够促进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虽然游牧经济承载的人口总数量非常少,但是其人口增长率却非常高。只要气候稍微好一些,人口就能爆发式的增长。同时,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并没有互补的关系。所以,无法通过贸易,完成物资的交换。

如果是气候不好,整个的游牧部族都会南下入侵。游牧经济这种生产方式,受气候的影响太大,非常脆弱。一旦气候变冷,草原长势不好,那么游牧经济的收入就非常少。由此,只能南下求生。南下求生的结果,无论输赢,草原都会成为一块被遗弃的土地,直到气候恢复,藏在山区的部落民再次进入草原。

在气候好的时候,文明区域的国度会打击游牧部族,但是草原不适合农耕,所以只能是打击,打击过后,得不到经济收入。草原广阔,打击所使用的军事费用又高,所以给了游牧部族喘息的机会。当文明区域陷入内战之时,游牧部族一旦夺取了文明国度的文明中心,那么就能建立起军事统治。

近现代社会,通过工业,所有不适合农耕的地方,都能通过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而纳入文明世界。所以,近现代社会的情况,是非常适合农耕的地方囤积了大量的农业人口,当农业生产因为气候原因而遭受损失时,大量的农业人口就得通过难民的形式涌入工业发达的国家务工。

民生需要和生产需要,这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时代阶段演进的过渡时期,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传播,使得人类文明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人口增长率也随之快速攀升。除了游牧部族的情况之外,其他的国战,都是因为先进的文明国度,需要扩大地理环境,进而输出人口和技术。

在国家内部的地理环境已经得到开发的情况下,持续增长的人口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对外扩张版图,获得更多的地理环境用来开发。只有最先进的国度,才会有这样的动力。若是落后的国度,只要引进技术,就能对内部的地理环境进行开发了,根本用不着对外扩张。

这样的例子,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都有很多。古代文明社会,那些快速崛起的庞大帝国,就是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代中国的秦汉隋唐元明这六个朝代,秦隋元三朝是在民生需要下对外扩张的,汉唐明三朝则是生产需要下对外扩张的。

秦隋元三朝的扩张,因为是民生需要下的扩张,其版图扩张的主要特点就是移民置州县,修建大量的经济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道路等等。汉唐明三朝的扩张,因为是生产需要下的扩张,其版图扩张的主要特点就是军事控制,通过设立都护府,将人口内迁以及派遣军队驻扎等等。

其他朝代基本上是处于大分裂和局部统一的时期,内战是主要特点,即便是清朝也是如此。清朝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军事控制区的行政化。民生需要下扩张的版图,能够通过大量输出人口,从而彻底同化新疆域,但是做不到长期控制。生产需要下扩张的版图,能够通过输出技术,取得经济收益从而长期控制新疆域,但是做不到彻底同化。到了清朝,所有的疆域,既能长期控制,又能输出人口,取得了一个平衡,从而奠定了中国近现代的版图。

在近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生在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阶段。元明清三朝,因为地理环境的贫富性,海外疆域扩张,所获得的收入较少,所以成效低。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小国,通过海外扩张,占据蛮荒之地,掠夺贵金属,从而崛起。西班牙由此成为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发生在海洋贸易时代商品输出阶段的典型例子,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度,通过占据人口稠密的农耕文明区域,输出商品,输入原材料,从而快速崛起。英国由此成为了第二个日不落帝国。英法两国,对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没有多少兴趣,其殖民地都是人口众多的地区,需要大量的人口为其提供原材料以及购买他们的商品。

发生在海洋贸易时代资本输出阶段的典型例子,是德国。电气化技术的问世和传播,使得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沙俄这些国度,都几乎在同一时期进行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或者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最终,德国最为成功,成为了最先进的国度。

最失败的自然是清朝,清朝时期的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领域可以囤积大量的人口,囤积着四个亿的农业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庞大的农业人口,决定了清朝时期的中国要实现产业转型非常困难,阻力非常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各国一起围殴德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都在试图对外扩张。苏联、美国因为国土大,又不是最先进的国度,通过社会改革以及引进技术,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战争的爆发。而日本、意大利、德国,因为国小民众,需要输出人口和技术,便率先发动了战争。

近现代西欧文明诸国的扩张,其发动战争的根本需要是生产需要,生产需要下扩张的版图,其控制方式就是汉唐明的方式,一方面是设立殖民地进行军事化控制,以获得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是将人口迁入原来的文明区域,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这种方式下,导致的民族矛盾,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这两个大分裂时期的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财富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两种情况所引发的国战,是由交战双方的国力所决定的。因为这两个需要,于是就有了地缘战略这个事物存在。地缘战略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打通商路,另一方面是为了屏护赋税重地。

有的地区是耕地产粮之地,有的地区是交通枢纽之地,两者兼备的地区则是人口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大部分地区都不具备这两项地理环境,具备一项地理环境的地区也很少,两者兼备的地区就更少了。只有在两者兼备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文明中心,才会产生国度。什么都没有,是不具备立国基础的。

打通商路,实际上就是要控制交通枢纽之地。屏护赋税重地,实际上就是要控制耕地产粮之地。这样的地区控制越多,那么就能够取得对物资的调配权,国家越是富有而安全。如果丧失了这样的控制,一个国度就会受制于人。

从国家的属性来讲,民生需要和生产需要是国家政权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产;财富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人口。当人口失业率上升,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战争。

这个程度,在历史上并没有完整的数据。一般来说,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十以上就会产生社会动荡,百分之二十以上就会引爆战争。大量人口失业,是技术进步抑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人口增长率下降的一个具体表现。国家政权保护生产,国家保护人口,国家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就产生巨大的冲突。

要消除这个冲突,只有两个方法,一是不运用技术,仅仅依赖于人力,高成本地进行庞大的工程建设,二是扩充军队。第一个方法,只能短期进行,长期进行,会导致那些劳动力不满,且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个方法,则会引发战争。

一般情况下,都会引发战争,因为战争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社会生产在战争的需求下会持续维持繁荣。战争目的就是打通商路或者屏护赋税重地,也就是夺取交通枢纽之地或者耕地产粮之地。战争胜利,国家持续繁荣。战争失败,国家经济衰退。

只有那些先进且强大的国度,才有能力通过发动战争,通过打通商路或者屏护赋税重地,从而使得国家持续繁荣。现实的例子就是欧美诸国。

那些贫困且落后的国度,则没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只会导致内战。现实的例子就是非洲的许多国家。

那些先进但是并不强大的国度,或者是落后但是很强大的国度,则是广大失业民众在国家少量救济金的帮助下,安逸孤独终老。现实的例子就是日本和俄罗斯。

战争什么时候来临?长期的观察就是看人口增长率,短期的观察就是看失业率。每当先进而强大的国家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或者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意味着战争的来临。人口增长率持续快速上涨,由民生需要和生产需要所引发的战争一定是大规模的战争,每一个时代阶段都有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终结之战,一次是兆始之战。

人口增长率持续地下降,由财富需要和安全需要所引发的战争一定是频繁的局部战争。局部战争的根源于技术进步与人口数量的矛盾,每隔二十年到三十年,也就是一代人成长起来的时间内就会经历一场局部战争。

当然,这只是对于先进而强大的国家而言。对于贫困落后的国家来说,就是每隔二三十年,就得挨打一次。挨打的时间不会很长,一场文明区域内的局部战争,就会输掉整个国家。一代人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全部被掠夺。

发文:什么情况会刺激人口增长?什么情况会导致人口下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