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齐鲁最美乡村振兴人刘志鑫让更多科研论文写

发布时间:2025/4/30 10:08:12   

“我从事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十余年,始终以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为使命,近年来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中,为我们农高区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耐盐碱作物在这里落地、丰收,让更多科研论文,写在我们农高区这片盐碱地上……”9月22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志鑫说道。

刘志鑫(图左)在实验室与科研人员交流。

9月21日,刘志鑫刚刚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省主场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华葫芦文化园获评了“齐鲁最美乡村振兴人”荣誉称号。面对获得的荣誉,他坦言:“我会继续发扬‘老黄牛’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冲锋在前、踏实肯干的精神,让更多好项目来到我们农高区这个平台,争做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建设者、贡献者。”

年初,刘志鑫离开工作多年的东营市科技局,来到了当时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连办公场所都是临时借用的一栋老楼,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甚至没有一条像样道路的农高区工作。但是作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吸引高端人才,搭建一批科研创新平台,让农高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高地,又是个必须完成好的硬任务。

“没有合作就没有项目、没有发展。不拼不闯就没有出路。”带着这样的信念,刘志鑫带领同事从零开始,探索前行。无数个白天黑夜,刘志鑫一边从满脚泥土的了解区情,深入一线盐碱地学习种植技术起步,另一边又跑出去招商引才,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部门和高校院所支持。在“零资源”“零资金”“零平台”的情况下,农高区很快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大院大所和高校开展合作,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STS项目、中科院A类战略先导项目以及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推动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益虫资源综合利用中试研发平台、耐盐植物育种平台等第一批高级能科研平台落户到农高区。

刘志鑫在大田里察看耐盐碱苜蓿长势情况。

农高区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过程,既是对这里前期科研等各项工作的认可肯定和检验,也为这里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刘志鑫和同事们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努力。年12月30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在农高区建设盐碱地国创中心,这个凝结着农高区人心血和汗水的成果,终于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年5月,刘志鑫与同事们又全身心投入到了首届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大会筹备工作,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大会如期顺利召开,盐碱地国创中心顺利揭牌成立,签署了6项合作协议,发布了项重要成果,其中46项成果在黄三角农高区实施。

近年来,农高区组织相关科研团队,培育了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营盐地藜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育种研发和产业公司,建设了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1.5万亩盐碱地特色种业综合示范基地。选育苜蓿、燕麦、甜高粱、藜麦等一批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示范推广6万余亩。

在绿色投入品产业方面,农高区和相关院所培育了山东爱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鼎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其中自主研发生产的国产熊蜂规模化繁育1.2万箱年生产能力,覆盖了全国24个省及直辖市。在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培育了山东中科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山东中科鼎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设新一代农机装备及服务智造园。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唐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2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