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5/9 20:37:50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19项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新发展阶段过硬“机械化部队”

1.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省农机化管理系统干部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双提升。

2.增强工作本领。增强学习本领,持续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全省农机化管理干部培训,加快补齐知识技能短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增强调研本领,深入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和形势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合理性政策建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创新创造,谋实事、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推动破解发展难题。增强抓落实本领,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重在落实,紧密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求实务实抓落实,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强化纪律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牢底线意识、红线意识,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进一步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树立良好行风政风。

4.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积极回应农机化领域社会关切和热点疑点问题。深入发掘全面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高效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大力宣传我省“机收减损”“农机装备补短板”“农机抗灾救灾”等工作的新举措、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汇聚起万众一心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二、夯实机械化生产支撑,确保粮油稳产增产

5.抓好关键农时农机作业组织管理。紧扣春耕、“三夏”“三秋”粮食生产实际,具化实化组织管理工作措施,切实做好机具供应和检修,加强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搞好机具调度,及时发布作业、气象等信息,按要求做好机械化生产信息统计报送工作。精心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及时发放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证和技术服务车证,协助交通部门强化技术措施,提高跨区通行效率。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区作业气象预警、疫情防控、作业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细化机械化防灾救灾应急技术方案和工作预案,做细做实灾害条件下工作流程、人员、机具等各项保障工作。组织摸清救灾机具种类数量需求分布、应急装备生产能力及供应链等情况,提前谋划增加应急抢收抢种装备有效供给的途径办法。探索与周边省份建立区域救灾协作机制,协同推进应急装备支援和服务保障。推动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应急作业服务力量,确保在灾害条件下有一支调得动、用得上的应急作业队伍。

6.夯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装备保障。坚持造改结合、长短结合,针对我省4:2、4:3、6:3三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加快形成相关机具装备保障方案,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制作短视频,指导细化操作规范。筹办复合种植专用机具展示活动,指导农机生产企业立足现有机型抓紧机具适配改造。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精心组织作业服务,确保种得好、管得住、收得上。推动专用机具研发,尽快推出适宜不同区域、不同模式的播种、施药、收获等成型新产品,加快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增加先进适用装备供给。

7.推进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减损提质。紧盯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重点提升产中的机械化作业质量,深挖高效低损收获作业潜质。主攻产后的粮食干燥,加强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推进粮食产地烘干减损作业,降低霉变损耗。深入开展夏秋两季机收减损主题月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全省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组织16市常态化进行小麦玉米机收减损和机收损失率抽样调查工作,组织各地广泛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加强农机手队伍管理、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减损技能和作业水平。

三、聚焦聚力科技创新,补齐农机化发展短板

8.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发布《山东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推动各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规划》,做好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与《规划》的衔接。分解《规划》主要任务、重点行动任务并抓好落实。汇编各市“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推动各地交流互鉴。

9.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成立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专班,建立部门协同、研产推用全链协同、区域协同、目标协同补短板工作机制,明确补短板工作组织方式。编制《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建立我省第一批列名联系农机企业名单,密切跟踪企业等各类研制主体农机补短板工作进展,动态调整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目录,将新的短板纳入目录,将已突破实现产业化的短板移出目录。对接省科技厅,针对我省农机装备产业薄弱环节,组织征集农机装备研发需求,谋划项目、发布指南,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攻关“卡脖子”问题。

10.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制定农机农艺融合应用试点工作方案,以种植业的小麦玉米增收减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花生和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林果业的苹果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种植业的温室宜机化建设与改造、设施专用小型农机装备示范与优化提升,畜牧业的鸡鸭、生猪养殖全程机械化,水产养殖业的牡蛎机械化采收和清洗等作为建设内容,选取20个县作为试点单位,总结形成当地主推的机艺融合的提质增效型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广机艺融合应用经验。

11.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推动各地着力突破薄弱环节、构建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并加快推广应用,组织创建全国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指导推动《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实施。适时赴南四湖、黄河流域、沿海地区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专题调研,出台我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认真研究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创建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认定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选树农业机械化服务样板,持续推出一批全程机械化、“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典型。

12.推广农机化新技术。聚焦粮棉油大宗作物生产、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和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复式多功能、精准高效、节能环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玉米籽粒收获等粮食生产及大田蔬菜、甘薯、棉花等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夯实林果、畜牧、水产养殖、设施种植、农产品初加工等新型产业机械技术支撑。探索研究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生产规模、农田建设、装备技术等要素集成配套的区域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支持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创新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地头展”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活动,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推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

四、落实农机化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积极性

13.稳步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优先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加大对经济作物、畜禽养殖、渔业、设施农业等薄弱环节、丘陵山区机械设备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具补贴力度。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推广使用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加快节能环保和数字化、智能化农机具技术推广。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1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