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资源 >> 全国农机展上,济宁兖州企业组团亮出同一
4月7日,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在这场年度重头农机展会上,中国一拖、中联农机、约翰迪尔、久保田等国内外农机领军企业竞相搭建展台以展示自己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而和这些行业巨头同场角力三年的,还有兖州区的7家农机企业抱团参展,他们在展示产品、洽谈合作时,都会亮出同一张名片——“兖州农机”。
兖州农机,并不是一张农机企业抱团发展的新名片。早在年,国务院就批准在山东省滋阳县(今兖州)建立“中匈友谊农业机器拖拉机站”,通过与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合作,兖州拖拉机站摸索着制造出了最早一批的国产农用机械。60多年后的今天,兖州农机已形成了涵盖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收获机械、农机配件等10大类余个品种的产业体系,聚齐链条企业多家,产业洼地效应日渐显现,其中,不乏五征山拖、金大丰之类的龙头企业。
一边是秉持传统、勇于创新下的砥砺奋进、开疆拓土,一边是立足长远、谋篇全局下的居安思危、科学认知。“抱团参展,不是因为我们的产业很强,而恰恰是因为还不够强。”谈到兖州区政府之连续三年自掏腰包搭建展台、邀域内企业带着设备免费参展的初衷,兖州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吴卫新直言,兖州区农业机械产业的优势在于产品品类全,也有着不少细分品领域下的“单打冠军”,但企业体量总体偏小,品牌塑造难度大,在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占优势,因此,打造区域产业品牌的想法应运而生。
在全国性的大型农机展会中,坚持政府出资、区域企业抱团参展的,兖州属于先行者,也开始尝到了区域产业品牌运营的甜头。在今年的驻马店展会上,开到会场参展的农机没有一台回到兖州、全部当场销售一空,金大丰、国丰、大华等企业更是现场签下大宗订单。“在区域产业品牌的打造上,我们除了在竭尽全力的补链强链、做好企业服务,更从产品品质上给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做配得上‘兖州农机’牌子的过硬产品。”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农机校校长李健表示,当“高品质”和区别于高端品牌的“高性价比”成为兖州农机的客户口碑,这块牌子就能够渐渐立起来了。
在农机产业“一张图、一盘棋”的发展规划下,兖州区一方面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并实施农机龙头企业品牌培育计划,以强带弱熔铸产业名片;另一方面则注重站在行业前沿,引导和鼓励开展科技创新,以形成更为强大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8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兖州)智慧农机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六家骨干农机企业按照自身特长,分别与研究院合作设立六大研发中心,重点围绕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等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研究工作,拉开了区域产业研发的大框架。目前,兖州区已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研发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1个,先后获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同时不断推进农机产业“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加快企业“机器换人”步伐,农机装备产业制造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通过和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我们的拖拉机和他们的耕作设备搭成一套销往了东南亚多个国家;我们和研究院合作设立的产品检测及标准化中心,正着手推进农机质量检测服务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通过‘一张名片’的打造,政产学研等多方资源在兖州区高度聚集、科学调配,为产业腾飞创造了优质的条件。”谈到“十四五”期间兖州农机企业抱团跻身全国行业前五的目标,五征集团农业装备事业部办公室主任孙慧民表示,完全有信心在高质、高效的产业要素整合下,和兄弟企业一同实现这一梦想。
去年,山东金大丰产销各类收获机台,同比增长50%;五征山拖大中拖销售1万余台,销量同比增加34%;山东国丰、山东联诚农装等骨干农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山拖凯泰50台大中拖配套山东大华耕种机械联合出口古巴等国家,全区余家农机生产企业产销同比实现大幅增长,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在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的背景下,兖州农机企业正携手同心、戮力同行,只为他们那张共有的“名片”越来越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一通讯员张美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