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资源 >> 农业机械化只是一部分,距离现代化还有距离
我今天也有个不情之请,请广大市民朋友们,无论老幼,记着一件事情。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时候,正是农民朋友在烈日下收割麦子的时候。如果有能力的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农村田头看上一会儿最好。实在太热的话,看一眼就走也行。
所谓教育,就是让孩子从小明白,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什么叫做汗滴禾下土?用身临其境的感觉去体会一次,远比一万次坐在有空调的教室里,口里念着粒粒皆辛苦要强。
教育就是这样,不让他真正体会到,他是永远不会感同身受的。
我们如今的很多专家就是这样,坐在空调房里,享受着高温补贴,用离谱的腔调,研究着农民日子好过了,为什么不知足?
我在想,如果能在空调房里,在电脑上就把麦子收割了,还有高温补贴拿,农民一定会知足的。
告诉大家,视频里的收割人,今年年龄71岁。割麦子的地方,是一块儿闲置的空地。这种地方在农村很多很多,机械根本无法使用,只能靠人力。
有人说,农民日子好过了,还差这点小钱吗?一点儿地也收不了几个粮食,卖不了几个钱,干嘛受那个罪呢?
老胡负责任地告诉你,农村高龄老人冒着酷暑难耐的大热天,收割麦子,不是罕见的,也不是极个别,而是普遍现象。他们那样做,绝对不是为了“锻炼身体”或者是“晒晒太阳补钙”。
如果不是缺钱养老,哪个老人也不是,用这种方式去活动活动筋骨。因此,说农民种地闲也是闲着,就当锻炼身体了。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不然真得欠抽。
老胡今天顺便就把这个事情说完,让听着都辛苦的人,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农民真的日子好过了吗?
收割完就完了吗?不。接下来是用架子车装车或者用扁担挑。这个时候就是用胳膊去一堆一堆地抱麦子的。而这样的麦子,除了大量灰土飞扬以外,就是扎人皮肤的麦芒。热天,尘土,麦芒,重复地抱起,装上,抱起再装上。
然后呢,就是拉到水泥路上,也就是车来车往的公路上。让来回过往的车辆进行碾压,让麦粒脱落下来。这中间要进行多次的挑翻,以便于让车辆碾压的更彻底。这个活,仍然是力气活,尘土飞扬,又脏又累。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许多人对农民进行谴责的时候。说影响交通,影响车辆通行,给交通安全造成隐患。
说得都没错,的确是有影响。但是农民也是事出有因。因为以前都有打谷场,麦子是在打谷场上碾压的。现在没有了打谷场,麦子要变成粮食,在公路上碾压,是唯一一个途径。开车的危险同时,对农民自己也很危险。不然怎么办?谴责农民的时候,谁为农民着想了?请问不这样操作,粮食怎么才能收到仓里,但凡有办法,农民也不会冒着自身危险去马路上操作。
再然后呢,收到的粮食还要晒太阳两三次,才能确保入仓不发霉不发芽。这个过程一样是又脏又苦,装粮食扛麻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到?何况是高龄老人。
可是,他们就做了,是他们身强力壮吗?是锻炼身体吗?三个字结束这样的疑问,那就是,没办法。
农民苦不苦?这就是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