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资源 >> 农业机械化终要代替人工,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机械化终要代替人工,中国农业发展缓慢,其根源并不在农民
就我自己家的情况来说,地处川东北,几乎都是山地、梯田,而且地多田少。
虽然我们这里种水稻,但是只种一季,旱地是玉米红薯兼种,由于地形限制,我家用不了机械,农业生产全靠人力,耕田有微耕机,但是不如养牛划算。
一头母牛一年一仔,一仔就是以上的价格,自己家还养了猪和鸡鸭鹅。怎么想都比种地来得划算。
中国耕地有限,人多地少,必须靠提高单产来保证粮食总产量。中国实行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就是要保证产量。
广种薄收是养不活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如果他们一下子全部成为剩余人口,国家怎么消化他们,安置不妥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中国不存在严重就业问题,除了经济处于上升期,就是因为土地承载了巨大的人口。中国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多,不利于机械作业,不利于集约化生产。
有些地方机械化程度很高,都是一些宽阔的平原地带。这些地方农业条件优越,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
市场化下,农民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已经进城打工了,农村里基本上只剩下老弱病残幼等一些不能进城打工的人。
以城市的消费水平,一个农民工拖家带口进城,怎么能承受得了?另外农村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了,耕地播种收割都有机械,灌溉也铺设了地下水网,很方便。
只有经济作物需要的劳动力多一点。农村一亩地,加上补助一年也就不到几百块的收入,基本上就相当于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金了。
其实城市化也一直在缓慢进行,那些城市里挣了钱的人,也会选择城里买房,搬到城里。实际上我国正在推行这一政策,但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这涉及到数亿农民。
小农经济是落后的这一点在建国初国家就认识到了,所以在年推行了集体劳动。
当然集体劳动难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在年后又逐渐改为承包到户,实际上重回小农经济时代。
那时候,种地虽然也比不上外出打工,但差距实际上没现在那么大。所以还有很多农民满足于承包制。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小农经济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比如我们山东,一亩地一年种两季粮食,小麦和玉米,大概2千元收入,出去成本,一亩地一年也就1千元收益。
你种十亩地一年才一万,外出打工一个月3-4千是很容易得,要是去了大城市收入更高。
年轻人基本不种地了现在年轻人基本都是出去打工,混得好的往市发展,差一点的往县城发展,以后有了孩子也基本不会老家了。
近几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大,而经济作物很多不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例如:苹果、猕猴桃等作物。
小麦、玉米类的作物,我认为基本已经算是全面机械化了。播种、采收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都是租用农机完成的。已经很少见到有人自己去田间播种、采收了。
光从土地利用率来说,美国粮食主产区就比中国高,中国有大量农业生产用的土地是山地,没法跟美国比,尤其是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也就美洲搞得起来。
南美的巴西和北美的美国,世界上最主要的几大大豆、玉米、甘蔗生产国,都在国际农产品资本手里
大豆玉米蔗糖价格为什么国外价格比国内便宜,那是因为国际资本需要用低价冲击一些高需求高自给国家的自主生产能力,形成依赖,从而利用垄断优势赚钱。
还好,我们主食粮食能自给,而且粮食深加工,也被外资渗透严重
比如金龙鱼以及益海嘉里,就是典型的外资企业,最严重的时候,通过收购和廉价的进口油料用大豆及菜籽,国内有超过60%的食用油产能在外资手里,这是很危险的。
当今农村里的机械化现在的农村并非没有机械化,很多村都是以村为单位合伙雇佣大型作业机械生产的,其机械化程度较早些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在实现产业转型以及大体城市化之前,我们这种集体机械雇佣式作业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越来越成熟。
美国的农场主经济和中国的农民体系完全是两码事,他们手中握着大量的土地和生产资料,这和中国的土地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土地生产也是有最低面积限制的,低于一定量的土地进行大型机械生产的话就会导致入不敷出,而在美国能够持有大量土地的人,多人本身都是有着大量资产进行土地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