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前景 >> 靖远县藜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思路举措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产业大县,农业产业是靖远县域经济的基础支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在抓好粮食安全的大环境下,从靖远县实际情况出发,以旱作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统筹解决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的矛盾,以及旱地种植产出效益不高的现实问题。
藜麦具有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单体植物,可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绿色食品越来越高的追求,也是靖远县最具潜力的农作物之一。因此正确把握靖远县藜麦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对促进食品安全、藜麦产业基地建设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实现靖远县藜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靖远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靖远县藜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藜麦在靖远试种成功,并持续探索推广,但目前种植农户少、规模小、无品牌,尚未形成发展势头和明显效益,主要受制于以下4方面因素:
(一)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支撑靖远县藜麦种植的科技相对薄弱,几乎没有从事藜麦研究的科研人员,品种培育能力弱,种植品种较单一,产量少,种子主要依靠外地引进,还处于粗放种植、粗放管理、产量靠“老天照顾”的状态。因为藜麦的适口性很好,在藜麦作物生长到现蕾期和鼓粒期经常遭受到害虫的啃食,其中,在当地以金龟子危害最严重。因为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及防治,在藜麦幼苗经常遭到多种地下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藜麦产量。
(二)龙头带动作用有限
尚无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引,尝试种植的几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而弱,带动能力不强。县内尚无藜麦精深加工企业,缺乏藜麦品牌和外销包装,经济效益不佳;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与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相互作用,制约了藜麦种植的规模化发展。
(三)群众认知程度不高
藜麦属新兴产业,县内引进试种时间短,群众对藜麦的认知程度低,自愿种植程度不高,农户更习惯于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驾轻就熟”的传统型农作物,更乐于种植枸杞、硒砂瓜等效益好、“来钱快”的经济作物。大部分农户及农业企业多持观望态度,仅有少数合作社探索性少量种植,试验推广效果不佳。
(四)市场前景难以预料
国内藜麦种植的规模不是很大,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有效的价格机制。
二、靖远县藜麦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
在粮食安全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