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前景 >> 德阳市加快推进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
年我省重点推进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分产业制定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广泛应用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配套良机、推行良制,并作为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考核认定的重要内容。
去年以来,德阳市以旌阳区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广汉市连山现代农业园区、中江县凯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加快推进“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目前示范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推动德阳市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依托
有效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
3月19日,记者在位于旌阳区黄许镇袁家村的杨虎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已初具规模,平方米的机棚库、1平方米的育秧房、平方米的烘干房已修建完毕,今年大春时节将投入使用。这两天,工人们正忙着铺装地磅,随后将进行粮食烘干机设备安装。
杨虎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于旌阳区粮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粮油生产,由农机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智能化育秧中心、报废农机回收中心和废旧农膜回收中心五个部分组成,提供了多种社会化服务,具体包括: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咨询培训等,农机服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中心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水稻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80余台(套),年累计作业面积达4.5万亩。
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负责人许雯琪介绍,作为全市“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旌阳区拥有良好的农机化发展基础,目前紧紧围绕优质粮油主导产业,全面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有机融合,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率先把园区核心基地打造成为全市“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正是有了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粮油作物生产,包括田块整治、机耕、机施肥、机插秧、机防、烘储等环节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许雯琪介绍,目前示范区设施装备先进完善,拥有主要农作物从耕作、播种(机插)、收获及植保、秸秆机械化处理、烘干、仓储等作业环节的所有农业机械各种农机具达台(套),农机总动力超6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6%。配备新一代北斗导航农机定位仪38台,结合“农机智慧眼多功能一体机管理平台”,能有效开展农机田间现场作业数字化、信息化应用。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位于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的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示范社,走进专合社“社会化服务中心”,墙面上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项目一目了然: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秸秆处理……“‘一站式’服务可以满足农户各方面需求。”该合作社理事长廖兴华说,以前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旋耕和收割,每年只忙3个月左右,农机手才挣两三万元,留不住人。如今,合作社已有20余名农机手稳定就业,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据悉,广汉市连山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依托该合作社,建立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一条龙”农机生产作业服务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代购服务和农产品代销服务,开展水稻育插秧、水稻高效植保、北斗导航农机作业终端应用等技术培训和示范。示范区建立“专家+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健全政府引导和项目扶持机制,通过推行良种,培育主体,强化加工,保障了专合社和农户的利益,促进了示范区粮油生产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年底,德阳市已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万余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8.05%。有了良田,农机作业就有良好的基础,大型农机可以进入,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按照省上提出的‘五良’融合标准,确立了旌阳、广汉、中江3个农业园区作为‘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目前示范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科负责人李明介绍,围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我市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机服务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机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近年来,德阳农机化发展紧紧围绕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布局,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5%,超过全国水平3.5个百分点,超过全省水平10.5个百分点,农机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各类农机装备10万余台(套),农机装备实现从粮油作物到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的现代农机装备农业生产环节全覆盖。目前,全市农机专合社达家,其中国家级农机示范社5家、省级农机示范社23家,农机合作社年度作业服务总面积达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