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前景 >> 中国农业为什么不全面机械化,其中有哪些原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就是土地所有制和钱。大机械化农业的前提是标准化,从种子、耕作、施肥到收割全部都是标准化的流程。目前的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就在于此!中国的土地实际上是半私有的且非常非常散乱(这里指的是每户名下土地不多),由于利益关系,很难得到集中开发,而大面积和超大面积的土地集中开发是大农业、大机械化的前提,否则一小块田搞一套自己的东西,机械化只能带来高成本。现代农业技术,绝大部分常见作物都可以从播种到摆上餐桌全程实现机械化或者至少是大半机械化操作。
农业技术这点对中国至关重要其次,农业技术这点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的农业技术:种子、农药、机械设备全面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全面铺开大机械化,就意味着至少短期内上述生产资料要被国外垄断,而农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国家也不会允许全面铺开,逐步实现才是稳妥之道。
标准化这个其实跟技术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实现机械化,这就需要种子、施肥、用药、种植全部都按照标准的流程来操作,需要高产、抗害的种子,需要科学配比的饲料和药物,需要广谱高效低残的农药,需要统一的甚至是智能化的灌溉系统,这些目前中国通通都缺。
再者,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国,但工业化不发达,很多别的国家进入全面机械化的部分,我国只能进入部分机械化,农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需要依靠人工,因为确实人工比机械便宜,但能机械化的部分都已经机械化了,不管是储备粮的保存运输或者脱壳。
年后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了,虽然是使用权,但是改变不了土地碎片化的实质,虽然生产积极性高了,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你使劲干还是比不过规模化经营,而且一搞包产到户,真的会马上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农业并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可能有人会反对,但是几千年的包产到户到最后还不是农民破产然后造反,如此循环。
在农村区域属于国家特批垄断,农协可开展利润更高工商业、金融业,同时对内农业保护,可以统筹产销,各产业收益和农民分红,保证农民收入不低于城市基本水平。中国早期合作社和日本的农协模式有些相同,但有根本性不同,日本农协是为了保护农业人口,保护本国农业,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早期合作社,是为了保全刚从苏联引进的工业,不得不从农业提取剩余反哺工业,保存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也是保卫国家安全,支付早期工业化的代价。其实中国农业很早就机械化了,平时大家在农村见不得农机,就以为农业机械化率很低,实际上只有农忙的时候才能看见农机。
共享单车大家都知道的,实际上农村早就有共享经济了,农机都是采用租赁的方式。至于山区小地块也难不倒中国人,有多大地就有多大农机,这种小地块就用小农机,手扶拖拉机就是标配。
合作社后来农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国家拿走太多,去支付工业成本了。总体看来中国不适合机械化大农场,就地理条件而言也是在极少数地区适合。大农场是也是农业资本化的过程,是资本增密,排斥劳动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大量投入资金,使用劳动力极大减少,上亿农民工作和温饱问题怎么解决?
最后,中国农业改革应该是一个漫长过程,从国家提三农开始,就已经慢慢开始改变了,农业在中国几千年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而是一个立体的产业,它包括整个农村中的所有资源,农村的纺织手工,种树捕鱼,打铁理发,百货小店,都是农闲农民的副业,现在的农家乐,直播,旅游,甚至农村金融都应该是农业的一部分。如果单单拿种庄稼来说,中国农民种庄稼和以世界粮食的价格算是负收益的,连人工费都不够。中国农村怎么发展,我相信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肯定会有不一样的道路,而觉不是简单的机械化大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