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采茶用上了机器人能否开启机器人万亿市场大
前言
采茶用上了机器人近日,在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地内,一名独特的采茶工正在作业——它是名优茶叶采摘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茶树新梢嫩芽,并精准3D定位进行采摘,通过构建“数字茶业”生产新模式,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发展,有效提高茶叶生产效能。
记者4月2日从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团队获悉,目前调试的采摘机器人已是第三代,是该校陈建能教授主持的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采茶是农业机器人采摘技术中最难的领域,要突破芽头识别、定位、采摘速度等难点。“苹果、番茄这些农作物容易识别,采摘慢一点也无所谓,而茶树嫩芽、老芽的区别不是很大,形状又不规则,识别、定位的难度大大提升。”该校青年教师贾江鸣说,特别是“明前茶”经济价值高,以龙井茶为例,4万个芽头才炒出一斤干茶,对机器人的采摘速度要求很高。
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团队自年开始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相机定位、机器人采摘末端执行等技术上进行研发,突破了一个个难点。目前,第三代采茶机器人的芽叶识别准确率达85%,采摘速度从第一代的单个机械臂摘一片芽叶十几秒提升至2.5秒,未来预计在多臂操作的情况下,一台机器能替代3~5个工人。
“智能采茶工”入驻茶园,无人机近地遥感、物候相机等多源数字化智能技术在茶园里得到广泛应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装备难题的缩影,通过学科交叉创新、数字和信息赋能,旨在“智能采摘”“智能耕作”和“茶园管控”等领域中探索突破。目前这一技术正在基地内34亩茶园中试推广,该基地有望成为国内首批智慧茶园,未来等技术完全成熟,将会在嵊州大面积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茶叶综合实验基地正在积极建设“全省首个茶树新品种数字化鉴定基地”,着力运用一系列现代化采集技术打造数字化茶园。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阮丽表示:第一我们要实现茶树生长的智能监测,第二实现土壤状况以及气象水文状况智能化监测。另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个病虫害精准防控预警,打造成集茶树、土壤、气象一体化的智能监测基地。
目前,基地已经完成了气象和土壤智能化采集系统的安装,整个项目将于年年底全部建成。
精彩回顾
上海浦东部分小区启用无人车售菜:每包30元,扫码即可下单取货蟑螂背上芯片板子,组队去救人类全球7%新部署机器人安装在亚洲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报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