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5/content_20140087.htm中商情报网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湖南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完善。七十年的沧桑巨变,七十年的风雨兼程,七十年的自强不息,湖南农业正稳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光明大道。一、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农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农业积极突破传统束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面向农业现代化战略转型,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年,湖南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亿元,是年的倍,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30亿元、.15亿元、.59亿元和.21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倍、倍和倍。(二)农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70年来,湖南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变化,面向市场不断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由农业(即种植业)一家独大向农、林、牧、渔、辅各业综合平衡发展。年,全省农、林、牧、渔、辅各业产值的比重为49.7∶7.2∶27.3∶7.8∶8.0,其中,牧业、渔业、林业的产值比重分别比年提高了18.3、7.6和5.7个百分点,农业产值比重比年则下降了26.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农业产品供应更加丰富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农业主要以粮食和生猪生产为主,其他产品供应较少。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千公顷,粮食产量仅.45万吨,生猪出栏也仅万头。经过70年的飞速发展,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0千公顷,粮食产量.90万吨,分别是年的1.4倍和4.7倍。在稳抓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了各类型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年全省蔬菜产量.03万吨,水果产量.76万吨,油料产量.45万吨,棉花产量8.6万吨,分别是年的1倍、倍、32倍和12倍。畜禽和水产养殖方面,年肉类产量.91万吨,是年的29倍;生猪出栏.7万头,是年的32倍;水产品产量.53万吨,是年的58倍。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品种供应也更加丰富,实现了由农产品短缺到供给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二、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70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农田改造方面,年末,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万亩,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万亩,现代农业种植设施面积万亩。水利灌溉设施方面,年末,全省拥有水库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是年的2.6倍。(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70年来,湖南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仅有0.11万千瓦,到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5.07万千瓦,是年的5.8万倍。年末,全省水稻、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4.6%和57.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劳动力农业”向“机械化农业”的转变,加快了传统耕作方式向现代耕作方式的转变,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更加显现70年来,湖南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实现了由粗放式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型农业的跨越。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湖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足20%,通过加强农业科研体系建设创新,加快重点农产品生产技术突破,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9%。形成了以省市独立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为核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辣椒、杂交鱼类等系列科研成果屡获国家科技奖表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完善(一)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70年来,湖南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发展,走过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当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全省又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重点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至年末,全省共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9万户,家庭农场3.89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74万个,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万人。(二)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一段时期激活了农业生产力,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00万吨,创出当时的历史最高水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原有的一家一户几亩承包地,已无法满足农民对收入增长的期盼,也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挥。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积极引导农民土地科学适度流转,年全省共流转耕地面积7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49.6%,其中30-亩规模占流转耕地面积的81.1%,在有效保障农民承包土地权益的同时,大力提高了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近五年连续站上了百亿斤的台阶。(三)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趋势加快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4.98万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家;农产品加工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幅提高了产品效益,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已达到2.4∶1,大幅拓展了农产品的升值空间。此外,全省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一大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基地和乡村民宿建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3万个,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1.96亿人次,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亿元。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农村商贸、物流、交通、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在推动城乡互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增长70年来,湖南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元;到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仅元。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过千元门槛,年突破1万元,年达到元,比年增长97.6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倍,年均增长7.0%。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农民增收途径拓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为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农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收入持续增长,湖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97.93元,恩格尔系数为69.9%,到年,恩格尔系数为29.2%,下降了40.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结构由衣食为主的温饱型消费向衣食住行为主兼顾文教娱多元化消费转变。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和衣着合计占比高达80.1%,到年这两项占比仅为34.1%。年,农村居民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在农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分别为23.0%、13.2%、11.4%、10.9%、6.0%和1.5%。(三)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湖南农村地区状况普遍贫困落后。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湖南农村贫困人口已由年的万人下降到年的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97.5%下降到年的1.8%,累计下降了95.7个百分点。特别是从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六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万人,平均每年减少万人;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11.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