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发展 >> 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近日,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京举办。会上,来自有关部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农机生产企业的代表,以“补短板·高质量·可持续”为主题,探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傅泽田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监事长方宪法博士先后致辞,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原司长李伟国发表讲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进行政策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在致辞中强调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只有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成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机械化教学、科研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愿与各方一道,继续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谈及我国农机化未来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监事长方宪法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贯彻大食物观,推进种业振兴,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都对新一代新型农业装备提出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新要求,需要推进关键环节作业装备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好,需要补齐装备短板弱项。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原司长李伟国在发言中指出,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综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助阵,不能单一的依靠机械装备的研发改进;需要盯科技前沿发展,以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需要要尊重规律,实现科学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要深化农业机械化政策研究,坚持人民至上、自立自信、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的精神,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机技术和产业合作。
谈到我国农机化当前的任务,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刘恒新提出,我国农机化发展呈现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凸显、基础不断夯实,新时代新形势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等三个态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易中懿指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未来农业场景将呈现出绿色化、工程化、品牌化;未来技术需求将聚焦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符合未来方向和现代技术应用;未来农业技术创新呈现“场景驱动+链式创新”(需求层面)、“主体协同+学科融合”(组织层面)、“数据智能+现代生物”(技术层面)三大范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赵春江介绍了无人驾驶技术与装备、精准喷药技术与装备、精准播种技术与装备等前沿技术的进展情况。
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宝林介绍了约翰迪尔未来质量的塑造的主要内容,并举例约翰迪尔如何通过统一的质量流程和标准保证供应链质量、如何持续推动质量改进、如何评价供应商质量同类最佳,以及高质,韧性供应链对业务的影响;强调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和质量提升助力约翰迪尔实现飞跃,并介绍了供应链可持续性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形式、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怎么走、如何加快现代化进程等角度,揭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将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和完善的社会服务相结合。明确提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进程的加速,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降低成本,通过规模化的社会服务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合规部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关敏介绍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基本情况与政策法规、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情况、移动源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监管情况等。随着年12月1日国四排放标准实施,国四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占比逐步增加,预计年当年减排NOx37.5万吨、PM3.2万吨,减排比例分别为12.5%和19.3%;年当年减排NOx.4万吨、PM7.7万吨,减排比例分别为35.0%和46.8%,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表示极飞在飞行控制算法、工业设计、材料科学、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具备行业前沿的研发创新实力。自主研发了农业无人飞机、遥感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系统等,通过构建完整的软硬件产品矩阵和数据闭环,为广大农业工作者提供精准高效、灵活经济的无人化农业生产解决方案,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周小燕介绍了我国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年,我国畜禽养殖机械保有量.43万台,增长了4.32%;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超过40%,提高近2个百分点;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预计年,畜牧养殖机械化率将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将达到43%左右;奶牛、蛋鸡、肉鸡、生猪规模养殖将率先实现“十四五”既定的机械化率目标。
大会同期还进行了“补短板与高质量”嘉宾对话互动与“产学研支撑”嘉宾互动讨论,由原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马世青,中心主任、农机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宋正河主持。嘉宾们围绕中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短板产业、短板区域、短板作物、短板技术及短板产品进行开放性讨论,以及围绕科研开发与企业需求、人才培养与培训保障、产学研结合机制展开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办。在这次盛会上,专家们齐聚一堂,从多角度深刻阐述各自的思想,分享独到的观点,可谓一场农业机械化的饕餮盛宴。中国农业机械化为减贫、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也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食物安全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