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xxzywj.com/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袁文轩通讯员庄顺龙丁厚冉青岛报道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实际、迎难而上、搭建平台、完善服务,不断增强乡村吸引力、凝聚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让农民看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探索了一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机经验”,成功创建第一批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第一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覆盖。解答时代之问: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谁来种地”培育“接盘侠”。青岛市现有耕地万亩左右,农作物播种面积多万亩,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是乡村振兴中急需破解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区域统筹、技术服务等形式,发展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多个,资产总额达到12亿多元,农机总值10亿多元,农机总量6万多台,较大规模的农机服务组织增速较快,拥有农机原值万元以上的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达到多万亩,占全部大田作业面积的80%以上。全年农机服务总收入达到21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收入17.5亿元,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和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例如:胶州市青岛秀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人。合作社农机装备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0台,植保机械12台,各类配套农机具台(件);基础设施好:拥有机库棚多平方米,维修车间平方米,培训教室平方米,农资销售点平方米,农机配件室平方米,办公场所平方米。作业能力覆盖周边3个镇街农户2万多亩耕地,合作社成为农民土地的好帮手,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让农民种上了“省心田”。解答“农业致命困惑”:改革传统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综合农事”。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是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包括农资供应、烘干仓储等耕种防收的附加服务)委托给农机服务组织完成的一种经营方式,是农机合作社联接农户、实现小农农业现代化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能够释放出农业现代化的巨大利益空间,总体上与原先的分散种植模式相比成本要下降20%-40%,有的甚至更高。例如:青岛俊利昌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人,各类机具多台套,为托管户提供“耕,种、管、收”全产业链农业托管服务。为了实现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提升小麦玉米生产水平,与农户、村委签订1万亩生产托管协议,这样在不改变承包经营权,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农民只需交一定的作业服务费,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整地播种一直到收获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农民不用自己下地劳动,即可得到收益。农机合作社通过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总体上与原先的分散种植模式相比成本要下降20%-40%,有的甚至更高。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化带来的物质成本下降。例如,农资由分散采购改为集中采购后,价格下降15%-30%。二是全程机械化技术实施,作业质量提高、产量增加和损失减少。例如,收获运输及烘干一体化后产量损失大幅减少,病虫害防控规模化导致用药减少、防控质量提高,预计粮食增收将超过8%,农户每亩净利润增加元左右。三是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带来成本大幅度下降。现在人工比机械费用更高,机械对人工替代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在各个作业环节都有体现,种植成本可降低15%。每亩地农机服务成本可以降低40元左右,而小麦、玉米秸秆收储可增加收入元左右。再如,莱西市茂盛农机有限公司全年土地全程托管1.03万亩,菜单式托管3.16万亩;黄岛区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开展农作物耕种管收作业服务超过15万亩;即墨区青岛浩硕农机专业合作社与19个村庄(其中一个省级贫困村,二个经济薄弱村)签订了作业合同,作业面积5.79万亩,服务农户4余户。解答“未来发展之谜”:发展智能农机装备赋能智慧农业发展,开启“机器换人”新时代。通过政策引导,青岛着实加快了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生产流水线、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等数字化农机装备在园艺、畜禽、水产、田间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全市农用北斗终端农机保有量已达到多台,极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胡萝卜、大葱、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整地作业90%实现无人驾驶;全市植保施药机械8台,植保无人机多架,基本构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的立体防控作业局面;安装深松、保护性耕作监测仪2多台套,对农机作业轨迹、作业内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实施远程监测,实现了农机作业监管的精准化。依托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智慧农场”“智慧果园”“智慧牧场”等相继建成,引进示范推广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收割机、新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自走式无人驾驶打药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等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在耕整地、播种(移栽)、植保、收获等农业种植全流程实现“机器换人”。例如:在青岛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智慧农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等重点机具上装载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装备17台(套),新引进示范高效成熟智能装备35台(套),大大提高了农场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智慧农场以小麦、玉米生产种植管理为靶向,多途径开展科研合作,通过实验测试,探索制定出规范、精确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技术路线和操作规范,为大面积普及推广提供可复制样板。目前,智慧农场内利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获机、播种施肥一体机、植保无人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农机装备,从最初播种到最后收获实现了农机智能化作业,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作业精准度。如,配备的植保无人机每台每天作业量可达亩~亩,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应用精量播种机,降低种子使用量33%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装备,实现亩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建立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方便动态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科学种地有“谱”可靠、有“据”可依。在青岛平度建设智能无人农场的果园里,依托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装备,农场主只需要办公室的一台电脑就可以全盘掌握农场运行情况。通过云平台,远程就能给田地里的无人车下指令,不仅可以实现打药、除草、采摘等农田全流程无人管理,完成农场里70%以上的工作,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观测车辆实时位置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拍摄视频和照片。除此之外,农场还可以将所有的作业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实现农品各流程的追溯,并为农业各个生产环节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山东电视台以“聚焦悟牛智能千亩农场实现“无人种地”千亩农场实现“无人种地”进行了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