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前景 >> 把青春的论文写在黑土地上
在榆树市八号镇,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绿畴茫茫。“我们真要感谢王文强这个小伙子,是他与团队研发的免耕播种机和秸秆归行条耕机,为这片黑土地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吉林省晨晖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刘臣不无感激地说。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95后’,总书记的话,我一直牢记在心里。”王文强直言,他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已看惯了父辈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渴望,这让他很早便确定了奋斗目标:做好农机研发,服务好农业生产,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人”。
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文强通过长春市“计划”同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达成了就业协议,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农业人,开始了平凡但充满跨时代意义的农机科研与推广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实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王文强与科研团队的伙伴们攻关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研发多系列玉米秸秆归行机,实现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的秸秆全量还田。该项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增加土壤腐殖质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等作用,现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只有科学技术才能为黑土地护航,保护性耕作会给黑土地持久续航的能力。”在与团队攻下多系列玉米秸秆归行机后,王文强的科研信心大增,他想得更多的是靠农业科技的应用让黑土地“流金淌银”。
为了打破传统的旋耕起垄种植方式,进一步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王文强此后与团队一起研发了多系列的秸秆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开创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条带耕整技术模式。该模式具有散墒提温、节本增效,形成平整苗床、提高种子发芽率等优点,现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青年人更应该压得住担子,担得起重任。”近年来,王文强始终坚持以“创新农机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研发性能可靠、增产实用、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农机具为工作方向,5年来取得国家专利17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8篇,参与各级各类农业项目10余项,其中3个项目获得长春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作为‘新农人’,我们就是要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地生根。”王文强奋战在先进农业技术和农机具推广一线,通过与吉林省晨晖农机合作社的合作,在榆树建立了亩示范基地,每年到榆树、德惠、农安等县(市)开展科技培训,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和合作社科学种地,真正把青春的论文写在了黑土地上。他与团队研发的多系列玉米秸秆归行机、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创新了玉米秸秆归行种植模式、玉米保护性耕作条带耕整技术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直媒体报道。
青春有梦,未来可期。在吉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王文强正奋力书写乡村振兴诗篇,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这名“新农人”笃行初心,用农机化赋能现代农业,奏响了保卫粮食安全的“奋进曲”。
来源:榆树市、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