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我院ldquo史嵩创新工作室rdq

发布时间:2022/7/28 18:08:29   

在中国农林水牧气象工会开展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确认工作中,我院“史嵩创新工作室”喜获全国农林水牧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突破卡脖子难题为国产播种机装上“中国芯”

——史嵩创新工作室事迹简介

理想青年说-史嵩事迹介绍

“史嵩创新工作室”自创立以来,围绕高速精量排种、清简高效移栽、种肥同步施用等农机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据,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开展高质、高效农机装备创制。年1月,史嵩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农林水工会评为“山东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带头人史嵩被评为山东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工匠人物”。工作室拥有成员10名,研究员1名,高级工程师1名,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粮丰工程子课题等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农机专项等省部级课题10项。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贰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励6项。申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01

把论文写在齐鲁广袤大地上

农机装备科研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工作环境差、实践内容多、研究耗时长,试验结果还常受农时节气影响,工作室成员经常要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奔波于田间地头,皮肤要时常经受风吹日晒的考验,但他们却从不计较这些,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工作思路,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作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积极践行者,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研究要静下心钻进去”,一年天,团队成员们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做试验,不是在试验室里就是在大田里,每一项试验数据都要通过在田间地头和试验室里观察记录得来,将家国担当和科学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02

突破“卡脖子”难题

播种质量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第一关,而高速精量播种技术装备,则是提高播种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技术保障与物质基础,亦是国际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排种器作为播种机的“心脏”部件,一直被国外农机巨头所垄断。如何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研制出我们自己的核心部件?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考察,史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跨过当前进口产品,直接将技术路线定位至国际主流高科技产品水平,实现“弯道超车”,将播种机核心部件的性能直接提升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工作室成员共同努力下,用了两年多时间进行了数百份种子机械物理特性分析,数十次田间振动数据采集,完成种子机械物理特性、排种器高速充种机理、种群运移规律解析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并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和主流产品路线,完成排种器模型建立,通过台架性能实验、室内耐久性试验、振动环境模拟实验、土槽适应性试验、田间可靠性试验等数千次试验,先后设计了6代样机,对产品结构设计、构件材料选取、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逐步解决了低损高效充种、双侧浮动清种、减摩降阻密封等核心技术难题。终于,经过近五年时间,完成了高速精量排种器的研发,解决了在排种器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成功打破了国外对高端播种机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和进口排种器在国产高端播种机市场上的垄断,提高了国产排种机的排种速度、精度和可靠性。

03

研究成果成功实现转化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工作室成员们也始终秉承着这种信念,他们常说,搞科研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把实验室的创新转化为社会财富,才是真正地为农服务,才是真正地解决问题。

经过专业测试认定,该款排种器在12km/h作业速度下,粒距合格指数为99.3%,粒距变异系数低于17.2%,整体水平超过现有同类进口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完全替代同类进口产品的能力,成本却仅为进口产品的30%~40%,第三方评价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科研成果先后被《科技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和《农村大众》等媒体宣传报道,广泛应用于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端播种装备,解决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国产播种机作业效率提升,投产后在成本优势、工作性能上将全面赶超进口产品,为国产播种机装上真正的“中国芯”,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为提高国产播种机产品竞争力,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04

靠科技端牢“中国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为助力农业科研单位作物品种高效繁育,满足他们在进行品种繁育和对比等田间试验时对机械化的迫切需求,史嵩又带领工作室开展了对小区播种的研究。通过对小区播种机械中关键部件排种器及小区播种机械精密控制技术方面的研发、改进,为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度、减轻育种劳动量,降低操作难度和出错率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助力种业自主化,打牢粮食安全根基。

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始终秉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农业机械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为突破更多农机装备“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2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